泉江镇 首页
六旬汉三十一年种出3000亩林

深山一林痴

江西省遂川县高坪镇茅坪村,被喻为林痴的骆德磷知名度很高。

1982年,骆德磷响应国家荒山造林的号召,扎进湘赣交界的茫茫大山造林。几十年来,他住在山上的茅草屋里,发动全家人跟着一起造林,儿子骆炳岚子承父业,孙子骆耀平也放弃城市优越生活条件,回来植树造绿。正是靠着这愚公移山般的坚持,现在骆德磷已发展经济林3000多亩,加上养殖,年纯收入40多万元。还带动邻近村种上了这些“摇钱树”,全镇种植面积呈几何级数增长,已成为高海拔行政村群众脱贫致富的新亮点,实现了“要发财”到“药发财”的转变。

过去五年,是骆德磷家庭农场蓬勃发展的最佳阶段,这让他如沐春风。他说:我是个农民,种好庄稼、管好林子是本分。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这为我们指明了更加光明的道路。他告诉记者,下一步准备投入资金扩大规模,把旅游嫁接到中药材种植上,在林子里铺设游步道,吸引驴友、摄友前来体验攀登乐趣,拍摄山中美景。同时,也帮助更多村民加入致富的行列。

  举步维艰终不悔

  骆德磷1944年8月30日出生在白沙村(该村已于2003年并入茅坪村),这是个距省道322遂桂线近10公里的小山村,由于交通闭塞,过去这里很穷,荒山丛丛,全村人靠老祖宗留下的那丁点薄田耕种水稻,养几头猪,养几只鸡鸭糊口。

  年轻的骆德磷志向远大,心想靠着几亩薄田也就是混个温饱,他先尝试过种植生烟,一番努力,种是成功了,但是由于当时的烤烟技术不过关,烤出来的烟叶,没有品质,档次不高,销路差,当时还经常挑着烤好的烟叶去左安等乡镇去找销路。初次尝试以失败告终,其后陆续种过杉树、毛竹,但收效甚微,日子依旧过的紧巴巴。

  1980年,改革的春风吹进了白沙村,当时国家为鼓励荒山造林,提出“谁造林归谁所有”的口号。许多村民开始了奔赴荒山野林植树造林,骆德磷就是其中吃得苦的代表。眼光独到的他瞄上了村里的荒山,尽管那杂草丛生,无人问津,但想想自己还年轻,义无反顾就上了山。

  起初他造林是从种杉树开始的,第一年就开辟出荒山79.4亩,开荒的的地方唤作“坪岗里”,海拔1300多米,常年云雾缭绕,荒无人烟,杂草丛生,经常有野猪、毒蛇、乌獐、麂出没,八十年代,生产力低下,到山顶都没有路,他就一锄头一锄头刨;没有房子,他就打了个窝棚住下,没有资金,他一分一分抠,一点一点省,二十多年来,一直住着山上的茅草屋。一年到头舍不得给自己添身新衣,家里的房子也是今年才准备开始盖新的,可以说他把大好年华放在了造林上,是个地地道道是“林痴”。

  历经坎坷终成真

  说起造林吃过的苦,只有老骆自己清楚,白沙村由于海拔高,处于山谷风口处,风力强劲,很多作物容易遭受春寒霜冻等恶劣天气侵袭,粮食产量低且不稳定,先后试种的杉树、毛竹、烟叶、药材都不是很成功,本钱砸进去,人累死累活,却赚不了几个钱,灰心丧气的他都想打退堂鼓了。

  直到2003年,一个湖南人走进了他的视线,他了解到与白沙村依山为邻的湖南省桂东县增口乡金兰村李本春的事,1982年的一天,乡里召开了一次党员会议,在分组讨论上,没有读过书的李本春大胆提出了一个改变村庄贫困的建议在金兰村的山山岭岭种植厚朴,干一二十年,种上一万亩,以后,每年就可砍1000亩,可获利60万,这可以改变村穷民困的状况。种种的原因,建议没有人采纳。对厚朴情有独钟的李本春在1987年冬还是承包一块山地,把家搬到了那里,炼山,挖土,整土,种植厚朴。经过几年的努力,荒山野地披上了厚朴绿装,2002年,第一批厚朴树皮下了山,卖了24.6万元。骆德磷心想,就是一山之隔,他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在2003年开始向他学种厚柏,开始也是不顺利,经过反复摸索,他发现了一个秘密,那种药材在自己家栽种很不成功,而在坪岗里却长势良好,原来厚朴是这种药材,需要独特的地理环境才能生长,海拔低了容易发虫,而坪岗里位于山面朝南,阳光充足,水汽充沛,但温度不算高,是厚朴种植的绝佳场所,而家里地势较低,温度高,厚朴极易发虫。破解了种植秘笈的他干劲更足,拓荒面积逐年增大,目前造林面积有一千余亩,一个人照顾不过来,就把老婆、儿子、儿媳拉上山,每年除了过年在家吃顿团圆饭,他就把大山深处的茅草棚当成了家,其实林区离家也就是一小时左右的车程。后来规模大了,日常管理除了骆德磷本人外,外聘了三人负责看护,帮助林区的防火、防虫、防盗等工作,每年逢厚朴整枝、低改、施肥时期时,则需要请几十上百劳力。

  得道多助图反哺

  早在1984年2月,骆德磷就因造林成绩突出,受邀出席吉安地区1983度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之后获得荣誉无数,老伴陪着她种树也获得很多荣誉,儿子骆炳岚,17岁初中毕业后,就跟随父亲开始荒山造林,子承父业,把厚柏产业继续做大做强。在1985年1月,获得了由共青团中央、中央绿化委员会颁布的《全国绿化祖国突击手称号》,2006年3月被中共遂川县委,县政府评为“2005年度"1235"农民增收工程《种植业增收标兵》”的光荣称号。

  他说他和家人的创业之路和诸多荣誉的取得受到了很多好心人的帮助,最忘不了的就是引路人李本春,在起步阶段还赊给骆德磷提供大量的厚柏苗木,并许诺待骆德磷的种植产业,产出经济效益后再归还。还忘不了原白沙村已故支书骆德昌,是他一直在政策上、精神上鼓励骆德磷荒山造林,并帮骆德磷提供了很多的种植技术资料和寻找销路。现任支书郭久愈也接过老支书的棒,每年都几次到山场查看长势情况联系业务,并鼓励其他村民向他学习。老骆是个重感情的人,深知家业发展到现在,离不开大家的支持帮助,理所以当回报反哺社会,村里的很多人看到他发家致富,都跑到他山上来学技术,对此他毫不保留,全自然村已经出现了家家户户种厚柏欣欣向荣的局面,涌现的大户就有骆德屏、骆德明、骆德光、骆德刚等人,老骆经常与他们交流种管经验,种植户骆德屏凭借精细管理和过硬的种植技术,两百多亩厚朴,被福建一客商看好,准备开价两百万元购买。由于威望高,在骆德磷的林区,很少发生过偷砍滥伐的现象。为了方便林区施肥、运输等的日常管理。他花费了六万多元,修通到了到林区的宽3.5米长十几里的公路,公路通到山上每一角落,可以方便大家出行,为了让帮工们改善住房环境,他又斥资在山上建起了砖混结构新房,告别了茅草屋生活的岁月。

  尽管骆德磷已拥有不菲的潜在资产,却仍旧过着身居简单的生活,衣着朴素,吃住清贫。直到今年2011年才新建自家的房子,他把这些年的积蓄都投资在荒山造林的事业中,也不愧乡亲们给他的外号“林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