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手机继续浏览本文,也可以分享给你的联系人。
在广东客家人的美食中,总离不开一种叫“粄”的食物。
说到“粄”,很多人对这个字并不熟悉,都搞不懂“米+反”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
从字形上看,这个字是左右结构,“反”相当于“饭”的简写,“米”即是大米。
所以,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用大米为原料制作的食品”。
粄的读音为[bǎn],有些人偶尔也写作“板”,但这是一种错误的写法。
粄食在客家人中非常流行,其地位相当于潮汕人中的粿。
而且粄也是客家文化里面很重要的一部分,心灵手巧的客家人做出了各种各样的“粄”,成为一道道客家传统美食。
桃粄
桃粄的粄皮是用糯米粉揉成的面团配上一种叫大红的染料混合之后做成红色,有“吉祥”之意,所以又称为“红桃粄”。
馅料一般配料有糯米、芋头、菜脯(萝卜干)等,蒸熟即可食用。
不过,平时想吃她可没那么容易,家里要有桃粄印才能制作,如果没有就要找村里人借用。
一般都要逢年过节,或有喜事、祈福、祭祀的时候才能吃到呢。
捆粄
捆粄是用米浆制作粄皮,用炊器蒸熟再放上制作好的馅料,“捆”成一筒(卷)一筒(卷)的形状。
客家人常说“炊捆粄”,跟珠三角地区流行的蒸肠粉非常类似。
但是两者的馅料有较大区别,捆粄用的馅料一般都是熟的,捆上即可食用。而粉肠是加入生的馅料一起蒸熟后食用。
捆粄还有个好处是打包非常方便,一筒套一个小的塑料袋,手里拿着吃也不用担心汤汁渗漏。
粄汤
粄汤的原材料叫做“水粄”,潮汕地区称为“粿条”,珠三角地区的叫法是“河粉”。
各个地方的叫法和生产略有不同,所以制作出来的口味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各具特色。
客家人一般爱吃的是肉丸粄汤,配上芹菜、爆蒜头碎末等调味料,烫熟水粄后舀一勺高汤浇上,一碗香喷喷的粄汤就做好啦。
粿条汤的味道相对浓重,汤河粉则较清淡,粄汤或介于两者之间。
碗子粄
碗子粄是因为它是用“杯子”来装的,但是叫“杯子粄”又不好听,所以用“碗子粄”来代替,通常又称作“笑粄”。
那为什么它会“笑”呢?
这是由于米浆中加入了发酵好的“粄种”(小苏打粉),在蒸的过程中,碗面隆起,并且从中间裂开,有点“合”不拢嘴的意思,所以客家人称之为“笑”。
在以前也是要过年或喜事的场合才有得吃,而现在常年都有人做来卖,早餐吃上两个基本就不饿啦。
选文:承石小编 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