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社区 首页
国学堂-梁冬对话董梅第五讲【唐诗宋词中的那些事】


国学堂-梁冬对话董梅第五讲
本期主题:唐诗宋词中的那些事
主持人:董  梅  主 持人:梁  冬
本期预告:
画外音:天士力邀请你收看本期《国学堂》。诗歌传播的途径。
董梅:诗的传播是靠文字,那歌的传播是靠音乐。
画外音:方言版《心经》的魅力。
梁冬:“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 。” 广东话:“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你一听,你不用听得懂,你就感觉到它的两个节奏之间上是不一样的。
画外音:唐代文人为何喜爱春天?
董梅:他们写来一些都是春光灿烂,是很浪漫的,这是非常符合这个人群他们的赤子情怀,很天真。
画外音:宋代文人又缘何多为高官?
梁冬:宋朝因为赵匡胤本身是个军官,他发现军人干政很危险,所以他就大量启用文人嘛,是吧?
画外音:宋人之秋的与众不同?
董梅:宋人之秋是完全不同,不同萧瑟的。
画外音:南怀瑾养生的独特之道。
梁冬:天天对着墙,哦哦哦,我后来说这其实就是一种修行的法门呢,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画外音:人性快乐的源泉又是什么?
梁冬:一会儿切到男性角色--大丈夫精神,一会儿又切到女性的那种温婉,你看着他坐那儿,其实他已经“歘、歘、歘”装了好几次人了。
画外音:人无趣的内在缘由?
梁冬:为什么很多人你觉得他很无趣,并不是他不能感受一些东西,而是不能他不能表达?
画外音:人又为何需要有属于自己的书房?
梁冬:就呆坐在那里,然后在身体里面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画外音:本期《国学堂》梁冬携手董梅教授透过唐诗、宋词讲述那个年代的那些事。
纵观中国诗词的发展史,从上古四字、魏晋五言到唐诗七律,三个字的增加历经上千年。那么诗词中文字的字数究竟有何奥秘?为何诗词中的传世名句少有六言之作?文学与音乐之间会有什么样奇妙的联系?从古代唱诗发展到当今的读诗,这中间又有什么特殊的缘由?
梁冬:追求天人合一,提高生命质量。大家好,欢迎收看由天士力冠名播出的《国学堂》。我是梁冬,梁某人,今天我们依然有请了中央美院的董老师和我们一起来分享中国人的文化精神和中国文学之间的关系。
画外音:董梅--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
梁冬:上一次的时候我们讲到一个话题,就是其实作为一个生命体而言,整个文学艺术呢它是有它自己的演化发展过程的。中国人从四个字到五个字到七个字的诗用了将近一千年的时间。讲到此处,我就很想向董老师请教了,我们怎么知道它的这种四言到五言到七言,它这种变化之中的趣味在哪里?我们觉得说话都很简单呢,五个字,是吧?《锵锵三人行》五个字,是吧?《凤凰大视野》五个字,好像都是五个字的。
董梅:对。我觉得要么四字,要么五字。
梁冬:要么七个字。
董梅:要么七字,作为这个节目是不是太长了?这个题目。
梁冬:对。一般很少,你看大部分流行的节目都是五个字。
董梅:对,四字的多。
梁冬:不多。《非诚勿扰》算一个,一般都是五个字。《中国好声音》,对,你看是五个字。
董梅:对对对。它有抑扬顿挫。
梁冬:只有一个节目还算奇葩--叫《国学堂》,三个字。所以呢就是我想问为什么这四个字、五个字、七个字这么重要?而六个字很少呢?六个字、八个字就很少呢?
董梅:我个人觉得应该是在其中缺乏变化,缺乏节奏的变化。抑扬顿挫的变化,还是它的音乐性,应该是它的音乐性和文学性结合在一起,六个字应该会显的呆板一些,我感觉是这样的。
梁冬:我们讲诗歌诗歌啊,似乎呢诗一定是跟歌要有很紧密的关联的。我们现在看的诗都是写出来的,那是什么时候变的不是歌了呢?
董梅:诗的传播是靠文字,歌的传播是靠音乐。其实这两者一相比而言,音乐是一种更加专业性更强的一种艺术形式。要经过可能长期的比较专业的学习,才能够达到一种程度。但是文字不同,文字是所有的艺术传播形式之中,普及率最高的一种载体,就是最容易达到普及的一种载体。就是小孩子只要经过两年、三年的学习,那么认识一千个字,达到基本的阅读量就不成问题了。
梁冬:成龙大哥认识二百个英语单词,都可以在好莱坞接受访问了,所以根本用不了一千个字我觉得。大部分现在中国人,认识五百个字,能把五百个字认识清楚;用好,就已经是可以到杂志社去做文学编辑了,我是这么认为的。
董梅:好吧。从另一个方面也说明我们的文字的……其实它的普及的门槛是很低的。就是我们广大的人群只要付出相对来说不是那么多的时间和学习,基本上就可以能够读、写、运用,不成问题了。
梁冬:所以你会不会觉得说是因为我们这个文字太容易上手,太容易使用,导致它的音乐性的缺失呢?
董梅:导致了这两种形式在同时被这个学习者接受的时候,文字会更容易接受,普及率更高,而音乐的那部分容易流失,我个人是这样觉得。
梁冬:所以你的观念就是说,其实之所以我们有四言、五言、七言是因为有个语言的口腔里面的节奏感,所以导致了一种音乐、类音乐的快感,所以导致……
董梅:一定是,一定是。
画外音:由于中国文字具有特殊的音律特征,文字的抑扬顿挫对于诵者总有韵律悠扬之美的吸引。而相对于音乐这种艺术手段,文字更容易被世人所掌握,这便是中国古代文学比音乐更流行的奥秘所在。然而为何中国文字具有特殊的韵律特征?而这种韵律的特点又究竟是什么呢?
董梅:我们知道我们的音律不是多、瑞、米、法、索、拉、西,而是宫、商、角、徵、羽。它完全是由人在发声的时候的口腔位置决定的。
梁冬:哦,是吗?
董梅:对,就是宫,我们体会,商。
梁冬:商。
董梅:角。
梁冬:角。
董梅:徵。
梁冬:徵。
董梅:羽。
梁冬:羽。
董梅:对,我觉得您是因为您做这个主持专业,所以应该在语音学上也是有体会的。
梁冬:这是一个很大的误会。哈哈哈……
董梅:是吗?
梁冬:播音员可能会这样做,但是我们没有受过这样专业的训练。不过呢,有一次我去那个南老……南环瑾南老那里听他讲东西,他讲到这个说,有五个发音,每天早上呢要发一下“噫唏嘘”呢,然后是排五毒,因为它有不同的音跟五脏是有共鸣的,这个共鸣呢可以把那个经过一夜的这个沉淀下来的这个在脏器里面的毒给它排出来。
董梅:嗯。
梁冬:我后来就因此很羡慕我们学校那些播音系的同学,我以前觉得你们人生四年、青春期天天对着哪个墙啊……啊……啊……我后来发现他们其实就是一种修行的法门呐。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当然那个是音平下来,是吧?
董梅:其实您刚才说的这个“啊”,在中国的发音之中,大体可以对应我们所说的大吕,洪钟大吕。
梁冬:是吗?
董梅:对。就是宫,是黄钟;商是大吕。宫是喉音,在您体会的话,它在喉底的深处。
梁冬:宫,母,宫。
董梅:商。
梁冬:商。
董梅:对,发音在口腔,在舌根的部分。对,然后舌位是平的,口腔是张开的。对,商。然后角,它是一个舌面,舌面的前部和你的上颚硬腭的部分摩擦发声--角。
梁冬:角。
董梅:对。徵,这个我们叫它齿音。角,叫做牙音,齿音是在牙背……舌尖和牙齿背部。
梁冬:徵。
董梅:徵。
梁冬:卷舌吗?
董梅:卷舌。
梁冬:考起我们四川人了,呵呵呵……
董梅:下面这个应该就容易了,羽。
梁冬:羽。
董梅:是唇音。
梁冬:羽。
董梅:对。所以它是宫、商、角、徵、羽。对,它是不同的发声部位。
梁冬:宫、商、角、徵、羽。所以,那这个东西它就变成了……跟诗歌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
董梅:当然,你唱的时候,我们唱歌的时候,每一个字的发音部位,准确的部分应该是哪儿?就是汉语歌唱是非常之强调咬字的清晰的。
梁冬:嗯。
董梅:就是先到字后呼腔,你先把一个字的位置都落准了,然后才是后面的唱腔拖出来。
梁冬:嗯。换句话来说,那以前的诗人在写诗的时候啊,他不是说我把这个字表达清楚,最后是个……是押韵的就可以了,他每一个是属于什么字,他都是在练了?
董梅:我觉得一个熟练的书写者,一个熟练的创作者,这些都已经在他的潜移默化之中了。就是比如说我们那个《诗品》之中,就是钟嵘所写的,这是非常早的一部探讨诗歌理论的文章里边就谈到说,写的诗应该符合哪些基本条件。其中之一包括:口稳调立。就是你说的时候,你自己的嘴不能说成绕口令,那样就不是诗。
梁冬:绕口令……
董梅:就是自己绕自己的嘴,不益于传唱。
梁冬:哦,哦。
董梅:诗要做到读来是很流畅的,唇齿喉舌之间的发音是相互辅助的,是很流畅的。
梁冬:啧。像郭德纲他们在唱那个《太平歌词》的时候,是吧?那口齿得清楚。
董梅:对,对,咬字要清,要正。
梁冬:有一种说法,说现在的这种读诗啊,你用西安话、或者是广东话、或者是福州话,读出来比普通话要念起来好听,有这么回事儿吗?
董梅:某些方言,就是带有我们的上古汉语的这个遗留的方言,读起来确实要更好听一些。在私塾之中学过像《诗经》、《四书》的唱诵的这样的老先生,我们现在也都还有,可以访到。就是我下一步有一个课题,就是给这些老先生做录音,然后学习,学习他们的唱诵方式。
梁冬:我曾经试过呀,在家里面呢……因为我会说四川话,也会说广东话嘛,用四川话和广东话,还有普通话呢诵这个《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啊,出来的格调完全不一样。我老婆在旁边听着,我用四川话这样的,就笑得疯了。她说太好笑了,我说这个很好笑吗?她说你们四川人都是这样唱这个经的吗?因为她们广东人是用那样方式来讲的。
董梅:可以听一下吗?
梁冬:“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是四川话这样讲的嘛,对不对?广东话:“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你一听,你不用听得懂,你感觉到它的两个节奏之间是不一样的。以至于我曾经还有几天在想:我每天早上诵经的时候,到底用哪种经文来诵?为什么要用这种经文来诵?这对我来说是一个问题。稍事休息,马上继续回来。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之《国学堂》。
下节提示:
画外音字幕:诗歌是如何传播的?
董梅:诗的传播是靠文字,那歌的传播是靠音乐。
画外音:什么是传播最迅速的艺术载体?
董梅:文字是所有的艺术的传播形式之中普及率最高的一种载体。
画外音:汉语歌唱的特点是什么?
董梅:汉语歌唱是非常之强调咬字的清晰,就是先到字后呼腔。
画外音:诗歌不是绕口令。
董梅:诗要做到你读来是很流畅,唇齿喉舌之间的发音是相互辅助的,是很流畅的。
画外音:中国古代诗词以唐宋为鼎盛,然而唐宋诗词具有本质上的区别,唐诗烂漫,宋词高远,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造成了这种差别?秋天在传统意义上是萧瑟的季节,为何在宋人眼里却又是另外一派景象?瑰丽的汝窑天青瓷究竟又会与宋人爱秋有什么关联?
梁冬:追求天人合一提高生命质量。大家好,欢迎收看由天士力冠名播出的《国学堂》。我是梁冬梁某人。刚才呢,跟董先生就聊到一个话题呀,就是说这个不同的方言它保留的这个语言不一样。刚才那个董老师也说到,广东人呢,他保留很多南音。
董梅:是。
梁冬:所以呢,小的时候啊,我的语文老师曾经在课堂上……那个时候要求推行普通话,但是我这个语文老师呢,就强行在课堂上用广东话诵了一遍:“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啊。
董梅:那一定是非常美的。
梁冬:啊,我们就听到原来广东人是可以这样的。那说回来就是,我们现在说远了,说的还是这个儒释道三家,去到了这个唐朝的时候,那唐朝以后它又如何演变呢?
董梅:唐的时代和宋的时代如果从文风上来看是有很大的不同的。比如说我举一个最鲜明的例子,可能大家都会有感触。唐代人是这批诗人是特别钟爱春天的,就是他们写来一切都是春光灿烂,是很浪漫的,这是非常符合这个人群他们的赤子胸怀的,很天真,极度自信。到宋代,是自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度越来越完善了。那么所以宋代的这个艺术的群体有一个特点:他们都是高官。
梁冬:哦。
董梅:这是和唐代的最大的差别。北宋早期最优秀的文坛作手都是当时最知名的重臣。
梁冬:嗯,权倾朝野。
董梅:诶,欧阳修是这样的。他们甚至是政治领袖,同时兼为文坛领袖。他们有使命感,有担当感,天下。就是我们读《岳阳楼记》“无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个不是在表面上挂幌子的,是他们真正以这种精神为自己的内心鞭策的。那么另外一部分他们以诗人自居,所以这个就决定他们在使命感之外,是有着一份精神洁癖,他们对于这个就是个人的情怀是有着很高的要求。
梁冬:你刚才说唐朝的这些知识分子呢都偏春天,都偏爱春天,他们呢在政治上混得都不怎么样。但是呢,宋朝就不一样了,宋朝由于赵匡胤本身是个军官,他发现这个军人干政很危险,所以他就大量启用文人嘛,是吧?所以宋朝文人进入政坛,并且获得了政治成就这样一个情形,视为一个风气了。那么对应回来,他们是什么天呢?是夏天还是……
董梅:他们偏爱秋天。
梁冬:偏爱秋天。诶,这个很奇怪哦。按道理说他们已经获得了权利,他们为什么用秋天这种似乎有一点点悲素的?
董梅:宋人之秋是完全不萧瑟的。
梁冬:哦,是吗?
董梅:对。就是比如说我们看宋无论是散文还是宋词,就是在北宋的名篇里面,都是以秋写得最为出色。并且秋都是写得秋高气爽,天朗气清,都是写得令人精神振作发痒的。这个比如说《醉翁亭记》里边,《醉翁亭记》欧阳修写这个秋天的山中的景色:“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石出(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他把秋写得非常之透彻,他把秋写得让人内心有一种清爽和肃然的感觉,一点也不悲凉、不萧瑟,没有我们一向认为中国人写秋的那种衰飒之情。
梁冬:它是什么时候开始这个衰飒之情就成为秋天的代名词了?
董梅:一直都有,在宋代之前也都有。
梁冬:也都有,只不过宋人的秋写得比较明……
董梅:对对。正是因为他们有对于这个恰恰是我们的文化观念在这儿的一个合流。这我最近的一个感触,因为我不久前刚刚看过一个展览,就是其中以宋代的艺术品书画为多。那么其中有一幅小字,是南宋的宋理宗所写的。我觉得就一下子当我看到这个个体的作品的时候,一下子把它又纳入到我的宋代整体审美之中来了。就是它,十个字:“秋深清到底,雨过碧连天”。就是写秋意之清澈,天地是一派崭然的感觉。那么“雨过碧连天”,雨过天晴,雨过天青,这就让我们想到其实汝窑的这个瓷器,就是本身汝窑瓷器里的极品--釉色的极品,就是雨过天青色。而这个宋代的瓷器的顶峰其实就是青瓷,龙泉青瓷、汝窑青瓷。它的审美就是类玉,就是像玉一样清澈。所谓类玉青瓷,这是完全都可以……各个领域不同都可以归入到万法同源,归入到这个时代的精神里来。
画外音:唐人喜春,宋人爱秋,这与唐宋文人的阶层不同有关。唐代的文学名家多为平民,生性如春天般烂漫;而宋代由于科举制度的盛行,文人多为高官,思想上的远大抱负往往表现如秋天的高远。与唐代不同,宋代文学的发展除由高官主导之外,很多部分诞生于青楼之中。青楼文学从宋代兴起,一直延续到清代。那么究竟青楼文学是如何诞生的?传统的青楼才女,为何又能创造出中国文学史上如此浓墨重彩的一个篇章呢?
董梅:它确实在我们的文学的……如果从文学生成这个角度来考察的话,那么,青楼生活的影响确实是非常之大的。因为所谓墨客,我们说他的生活的一部分,在这个古典的社会环境之中,他的情感生活的一部分是得自于青楼的。那么,直到宋代的时候,因为宋词的发展,所以他们以这个宋词的传唱者,以这个乐妓这种形式,就是更多的活跃于文人的圈子里边。但到清代的时候,明末清初的时候,其实是从明代中期,就开始出现的一种现象,就是青楼的女子成为在她们所生活的那个时代,受教育最高的一个女性人群。因为她们的抚养者就是……
梁冬:妈妈桑。
董梅:对。就是她们出身的环境,是要以很大的精力把她培养成一个很风雅的女子,这样她才可能结交这个……
梁冬:这个更高级的主儿。
董梅:对,比较这个……比较风雅的客人。
梁冬:不行,这个,我得去漱一漱口,要不……否则的话,您这个太清雅了。应该讲青楼,您讲的都是结交更清雅的文人,我这儿……找一个好主儿。对不起,稍事休息,对不起。稍事休息,马上继续回来,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之《国学堂》。
画外音:天士力提醒您,国学开讲,当需谨记:唐代文人为何钟爱春天?
董梅:唐代人是……这一批诗人是特别钟爱春天的。
画外音:宋代文人的特点是什么?
董梅:有担当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画外音:为何宋代文人多高官?
梁冬:宋朝呢由于赵匡胤本身是军官,他发现这个军人干政很危险,所以呢,他就大量的起用文人嘛,是吧?
画外音:宋人眼中的秋究竟有何不同?
董梅:宋人之秋是完全不萧瑟的,在北宋的名篇里边,都是以秋写得最为出色。
梁冬:追求天人合一提高生命质量。大家好,欢迎收看由天士力冠名播出的《国学堂》。我是梁冬,梁某人。在宋朝的时候,哦,明末的时候,明朝。
董梅:明代晚期。
梁冬:明代晚期的时候呢,整个社会族群当中以文化素养最高的,是以当时的小姐族群为主的,是吧?就是叫做艺妓嘛。
董梅:这个恐怕也难以以“小姐”这个词来……
梁冬:对。那个时候“小姐”还很高级的。
董梅:因为它分阶层分的很……就是其实很明确的。她们的这个最高一流的人物,像当时的秦淮八艳,修养是非常了得的。真的是琴棋书画。柳如是这些人物写杂文,这个写诗篇是接近宋人之高处的。而且像柳如是的,所谓我们说鸨儿,她的母亲抚养她长大,就是她的鸨儿。就是……是一个女中豪杰。就是在当时的文坛……
梁冬:就是你这个鸨儿就是现在指妈妈桑吗?
董梅:对对。是一个女中豪杰,有丈夫气。就是在当时的这个文坛,在当时的士林有很高的口碑。可以一掷万金,就是来这个帮助困窘的人。
梁冬:你看过有一个冯唐的小说,叫《不二》吗?
董梅:没有,对不起。
梁冬:啊,这本书有点意思,它讲的这个在唐朝的时候一个小姐吧,这个“小姐”这个词是那个时候的“工作者”。然后呢,如果你要文化水平差,你连写诗都写不过她下面的丫鬟的话,她根本不接的,她一层一层的。所以后来就在不二的门口弄了很多长的类不二的--不三啊、不一呀,或者是说,各种层次,打关,打到最后,要一层层写诗写上去,一层层送礼送到最后,最后是不光是要送钱,而且是要用你的诗词作品,才能够与她有一夜春宵。就是说你在读这个时候,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时代的一种风雅,就是那个时候连这样的“工作者”,她们都能够有这样的生命鉴赏力。
董梅:这个恰恰是因为在那个时代里,女性是普遍不具备教育权的。
梁冬:被教育权。
董梅:被教育权的。就是所以……就是恰恰当时的经济的发展,就是文化的普及率其实可以满足这个需求了。所以就会派生出来这样的一个现象,就是这个人群反而能够得这个风气进步之先机,得到非常好的教育。
梁冬:所以我很想说……站在女性的角度,您怎么看当时的这样一个状况。
董梅:嗯,这个给我一个挺有意思的课题。我曾经做过一次讲座,就是被要求谈论中国……就是在古典文化的环境下的女性或者说女性观。然后这个课题就把我难住了,就是让我重新思考了一个问题,就是我突然发现,就是在我所学习和所传播的这个领域里,就是假如说我还原到那个时代中,我是没任何地位的,我是没有任何话语权的,我甚至是没有学习的权利的。就是非常罕见的出现几个人物,比如说能够跳出这个环境,具备话语权的,比如像李清照这样的。那么这是因为她有着太优越的家庭环境,她有着太好的家庭教育。那么像大多数,如我这样,就是如果在当时生活的话,那么我就肯定是泯灭了,不可能获得教育。
画外音:“青楼文学”的产生具有深刻的封建社会伦理的缩影。在古代中国女子无才便是德,女性往往被剥夺了原本应该享有的权利,相夫教子成为普通女子思想中根深蒂固的本职。即使是青楼女子幸运的获得了受教育的权利,也是为能更好地愉悦男性所被迫掌握的技能而已,这种性别权利的差别不仅存在于人之间,即使在文化人格中同样不能免俗。
董梅:所以其实在中国的文化里,或者说其实在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里,它的民族的文化主体的主语,都是一个男性的他,都是一个男性主义。就是在中国的文化里,我们讲儒释道如何,这个人格如果真的形成了,他是一个完备的人格,是一个男性化的人格。就是其实每一个人在这个社会生活中生存呵,他有多重人格的。自然人格,这是我的天性,我生而为什么样的性格趋向的人;社会人格,那么我在社会中充担什么样的角色,那么我应该决定我的态度以及方法论;再有一重,其实是更为内在的,更为难以判定的是文化人格,我的文化人格基本上是男性。因为在中国这个传统的文化语境中生成。
梁冬:如果你真正地开始学习中国文化的时候呢,你会发现,哪怕你是女性,你也会男人附体。
董梅:可以这么说。
梁冬:是吗?大丈夫精神嘛。
董梅:具备……对对。就是比如说我们从写文章开始,老师就会告诫你,不要有脂粉气。就是避免脂粉气,要有丈夫气,要有格局,那么要有境界,其实这个就是从理性的层面上对你进行一种反性别的要求。那么在克服过于女性化的一方面在我的文化行为中的表现,所以就是回到您刚才提的那个问题,就是当我在看这些男性所创作的作品的时候,在相当的时候,我是自觉不自觉的会靠合到这个主体的身份上,但是我生而为女性,那么在很多比如说真正涉及到女性的处境以及女性地位或者说女性情感的一些真正能感同身受的方面的时候,我还是会就是……
梁冬:又回到女性。
董梅:对对对,还原到女性身份,会有自己的感法。从这一方面可能只有这一部分是可能对男性,就比如说作为对您的一个补充。
梁冬:嗯。就是我有些时候啊,发现一个人他的趣味在哪里?就是为什么有些人不会私奔,有些人不会这个疯掉,是因为他坐在那儿,他已经有很多愉快的事情同时在发生了。比如说,像董老师说到的,一会儿切到男性角色,大丈夫精神,一会儿又切到女性的这种温婉。你看着她坐在那儿,其实她已经歘歘歘歘歘,装了好几次人了,是吗?所以她里面那个情绪的跌宕起伏、她的快感是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引申而开来,除了文学以外,我估计中国的所有艺术方式里面,都有类似这样的一种……
董梅:我觉得您恰恰说到的是非常根源的,就是中国的这个美学的欣赏,就作为接受美学的这一方。就是我们在艺术的享受过程中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就是心游万仞,精骛八极,就像您刚才说的,就是它已经可以超时空了,就是它可以非常自由地在各个时间、空间的层面上往来穿梭。这是精神之自由。
梁冬:所以每一个人都应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书房,在家里面,是吧?你可以整个房间小一点;卧室小一点;书房一定要有,在这个书房里面是做什么的呢?就呆坐在那里,然后呢在身体里面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各种升华、各种的投射,是吧?这倒是一套非常好的娱乐方式。比出去唱歌强。
董梅:对。这其实……陶渊明就说“审容膝之易安”,我的屋子很狭小,伸伸腿可能就碰到脚了,但是这个空间是我的。它足以“审容膝之易安”,其实它容纳的是什么?是心。
梁冬:嗯。有些时候啊,你跟那个董老师他们聊天的时候,你会陷入到深深的思索里面。发现呢这个……明明这个道理你都明白,而且你觉得你也感触到了所谓的中国文化的精髓了,但是你表达不出来,哈哈哈……是吧?人家一说“审容膝(之)易安”。哎呀,这话说的多经典啊。什么什么膝,什么什么曰,是吧?这叫童子功。你们以前都有背过嘛,对不对?这叫童子功。所以呢,靠小聪明,靠感受,你“书到此生读已迟”,到这一辈子读书已经晚了,更何况出道三十岁以后再读呢?所以越是做《国学堂》,我会产生两种极其矛盾的心态,一方面觉得--发喜。哇,这个东西有道理,好高级;一方面产生深深的绝望,我这一辈子也说不出你想说的那种话了。那该怎么办呢?
董梅:您体会的绝望,我跟您这个是一样体会的。
梁冬:有吗?
董梅:对。这是因为我所使用的语言都是借助于古人。
梁冬:对啊,您有的借助,您随手拈来啊。我没有啊,我们这一代人没有啊。所以有些时候,我觉得为什么很多人你觉得他很无趣,并不是他不能够感受一些东西,而是因为他不能表达。有一天我看见我儿子在哭,很着急的哭,后来我就问他是什么什么……讲讲讲,他说对对对,就是这样的,他点头了。我才知道他为什么哭,因为他有感受,他甚至感受比我们更敏感、更直接、更纯粹、更伟大……但是他讲不出来,这是所有现代人的悲剧。有一部分人把它讲了,另外有一部分人只能转发微博,指指箭头就算了,哈哈哈……看右边!感谢大家收看今天的《国学堂》。我们下一期同一时间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再见,谢谢董老师。
董梅:谢谢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