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克齐镇 首页
新起点上内蒙古发展蓝图与前景展望

【核心提示】

  ●为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提供了成功范例

  ●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畜产品供给作出了重大贡献

  ●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增长形成了战略支撑

  ●为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维护边疆安全和社会稳定大局承担了重大责任

  ●面临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

  ●面临“五化”深入推进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机遇

  ●面临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新一轮东北振兴和“一带一路”倡议、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建设三大机遇

  ●面临国家支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机遇

  ●要在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上下功夫

  ●要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下功夫

  ●要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上下功夫

  ●要在深化改革开放上下功夫

    历史贡献:内蒙古70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不仅反映在自身经济社会的历史性跨越上,还体现在为全国发展大局作出的历史性贡献上

  为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提供了成功范例。从某种意义上讲,内蒙古发展进步的70年,就是我们党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解决民族问题成功实践的70年。内蒙古的发展进步,既为其他民族地区树立了楷模,也为解决我国乃至世界的民族问题提供了宝贵经验财富。

  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畜产品供给作出了重大贡献。70年来,全区粮食产量从1947年的184.5万吨增加到2016年的2780.25万吨,增长了14.1倍,在西部地区居第2位,在全国各省区中排第10位,从长时间粮食不能自给变成了如今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和6个粮食净调出区之一,每年为国家提供超过100亿公斤商品粮,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全区牲畜存栏连续12年超过1亿头只,牛奶、羊肉、羊绒产量稳居全国首位,京津地区的优质牛羊肉产品超过一半来自内蒙古。我区正在成为全国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辐射全国各地市场的“粮仓牧场”。

  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增长形成了战略支撑。70年来,全区煤炭产量从1947年的35万吨增加到2016年的84558.88万吨,增长了2415倍,位居全国第一位,其中一半以上支援国家经济建设。发电量从1947年的0.13亿千瓦小时增加到2016年的3979.81亿千瓦小时,增长了30612.9倍,位居全国第4位,火电装机、风电装机和外送电量均居全国第一,已经成为国家“西电东送”“北电南送”的主力基地。现代煤化工从无到有,煤转油、煤制天然气、煤制乙二醇等产量也都排在全国第一位,成为名副其实的能源化工基地。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强劲拉动下,内蒙古作为国家战略资源支撑基地的地位得到更为显著的提升,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

  为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内蒙古是我国北方面积最大、种类最全的生态功能区,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内蒙古的生态状况如何,不仅关系自治区各族群众生存和发展,也关系华北、东北、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以后,全区累计投入生态保护建设资金1000多亿元,通过大规模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重点生态工程,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内蒙古生态环境实现了森林面积和蓄积“双增长”、森林覆盖率和草原植被盖度“双提高”、荒漠化和沙漠化面积“双减少”,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维护边疆安全和社会稳定大局承担了重大责任。内蒙古有4200多公里的边境线,是祖国的“北大门”和首都的“护城河”,是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70年来,内蒙古始终坚持统筹抓好发展和稳定两件大事,坚持守望相助、团结奋斗,把发展作为解决民族地区问题的根本途径,切实增强各族人民福祉,各族人民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为维护民族团结、边疆稳定和祖国统一大局作出了突出贡献。

  宏伟目标:确保和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70年来,党中央对内蒙古的发展始终寄予殷切希望。早在1987年,邓小平同志就曾谈到:内蒙古有广大的草原,人口又不多,今后发展起来很可能走进前列。江泽民同志1999年视察内蒙古时提出,要“发挥资源优势,提高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水平,加快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力争使内蒙古成为我们国家下一个世纪经济增长的重要支点”。胡锦涛同志任总书记期间先后两次深入内蒙古视察指导工作,指出“做好内蒙古的各项工作,不仅关系到内蒙古2300多万群众的福祉,而且对党和国家工作的全局具有重要意义”,要求内蒙古建设好“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和生态屏障”。2014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内蒙古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希望内蒙古“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着眼于促进内蒙古各项事业繁荣发展,对内蒙古各族人民提出的具有统领性、长期性的奋斗目标,是指引自治区各项工作方向的“灯塔”和“航标”。

  去年11月召开的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提出了未来内蒙古发展的总目标:“奋力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伟大胜利,全面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立的第一个百年目标,内蒙古必须确保和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目标实现了,意味着开始向党的第二个百年目标奋进,与全国同步全面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在承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这个总目标,遵循了党中央对内蒙古的殷切期望和嘱托,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既承接历史,又引领未来,为内蒙古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还提出了今后5年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即综合经济实力实现新跨越、深化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新转变、民主法治建设实现新进步、文明和谐水平实现新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实现新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新改善。这“七个新”的发展目标,与自治区“十三五”规划相衔接,既紧扣发展总目标,又使总目标更为鲜活和具体,为实现总目标提供具体支撑。如围绕实现综合经济实力实现新跨越,提出保持“四个高于”,即保持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围绕人民生活水平实现新提高,提出“城乡居民收入和基本公共服务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围绕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新改善,提出“生态文明建设进入全国前列”。这些目标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显示了内蒙古对自身未来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难得机遇:内蒙古既有70年来发展奠定的良好基础和条件,也面临多重叠加的发展机遇

  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确立的发展目标,是自治区党委全面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要求,在准确分析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科学审视区情实际的基础上提出的。实现这样的发展目标,内蒙古既有70年来发展奠定的良好基础和条件,也面临多重叠加的发展机遇。

  一是面临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当今,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全球科技和产业变革孕育新突破,新能源技术、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3D打印和新材料等技术正在引发一场新的工业革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深刻改变生产和生活方式,催生一系列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带动下,我国产业结构加速向中高端迈进,《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深入实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深入推进,产业、要素和市场分工体系加速重构。尽管内蒙古整体科技实力较为薄弱,但云计算、大数据等产业迅速发展的实践证明,只要结合本地比较优势精心培育,欠发达地区完全可以在某些领域实现“弯道超车”。内蒙古正面临着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大契机。

  二是面临“五化”深入推进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机遇。内蒙古地域辽阔,是我国的资源富集区。地上资源丰富,草原、森林和人均耕地面积位居全国第一;地下资源富集,煤炭、稀土等17种资源储量居全国第一,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尽管当前由于我国煤炭、火电产能过剩,资源型产业遇到较大挑战,但我国仍处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深入推进阶段。同时,欠发达国家市场空间广阔,国内外对能源、原材料和重化工产品的绝对需求仍然较大。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年人均用电量不及日本的一半,仅相当于美国的十分之一。拿煤炭来说,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煤炭价格已明显回升,煤炭企业经营效益明显改善。内蒙古煤炭生产的技术水平、安全生产水平在全国名列前茅,全区煤矿平均生产规模为每年196万吨,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6倍;采煤机械化率9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0个百分点。实践证明,越是坚决依靠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去产能,越是通过优胜劣汰、更好发挥内蒙古煤炭先进产能优势的大好时机。

  三是面临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新一轮东北振兴和“一带一路”倡议、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三大机遇。内蒙古地跨东北、华北、西北三大区域,毗邻八省区,是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成员和京津冀地区的重要腹地;外接蒙古、俄罗斯,处于我国向北开放的战略前沿。这一优越的区位特点,使我们既有对接京津冀、环渤海地区的地缘之利,又有靠近京津冀、东北等资源消费中心市场和出海口的便利条件,还有西出中亚、北上俄蒙的经济通道优势。当前,我国继续实施“四大板块”区域发展战略,内蒙古是全国唯一同时享受西部开发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优惠政策的地区。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内蒙古是这些战略举措的重点受益区。内蒙古面临着全方位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深度融入国内外产业链价值链的重大机遇。

  四是面临国家支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机遇。多年来,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内蒙古等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今年颁布实施的兴边富民行动“十三五”规划,进一步了加大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支持力度。呼包鄂榆城市群作为“十三五”期间我国着力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重点打造的中西部城市群,城市群发展规划今年即将编制完成。按照规划目标,要将呼包鄂榆城市群培育成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和国家级区域发展的新增长极。同时,国家明确支持内蒙古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和林格尔国家级新区建设,内蒙古拥有多重叠加的政策优势和机遇。

  特别需要看到的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内蒙古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妥善应对风险挑战,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发展动力持续转换,改革开放释放出新的发展活力,全区经济呈现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为自治区实现新的更大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综合判断,尽管经济发展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我区转方式调结构任务艰巨繁重,但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只要主动抢抓各种难得机遇,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经过未来5年的不懈努力,内蒙古这道祖国北疆经济发展、民族团结、文化繁荣、边疆安宁、生态文明、各族人民幸福生活的风景线一定会更加亮丽。

  重要任务:要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全力推动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各项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以更宽广的视野谋求发展新突破,再造事业新辉煌

  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不仅提出了内蒙古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总目标,科学分析研判了区情形势和发展机遇,还在此基础上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为实现宏伟目标提供了具体的发展路径和举措。当前,重要的任务就是要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全力推动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各项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以更宽广的视野谋求发展新突破,再造事业新辉煌。

  一是要在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上下功夫。在肯定自治区70年来发展成就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我区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基本区情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与发达地区比,经济总量还不大,内蒙古经济增长10个百分点,达不到广东、江苏经济增长2.5个百分点带来的经济总量(去年广东7.95万亿元,江苏7.6万亿元);产业层次还不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只有4.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一半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9个多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没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41元和754元。尽管当前经济运行出现稳中向好的态势,但经济稳定增长的基础还不牢固,经济发展中仍然存在较多的风险和困难。作为欠发达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首要的是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决不能让经济增长滑出底线。为此,既要努力扩大需求总量,也要着力改善供给结构,在需求和供给两侧双向发力。稳增长的关键是抓投资。对于内蒙古这样的欠发达地区来讲,投资仍是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要保持足够的投资强度,解决好“谁来投”的问题。多方争取国家投资,努力扩大招商引资,充分激活民间投资,保持较快的投资增速。要着力优化投资结构,解决好“往哪投”的问题。聚焦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型升级、生态环境保护、保障改善民生等领域,加快谋划和实施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以投资结构调整带动供给结构调整。要创新投融资方式,解决好“怎么投”的问题。积极推广PPP模式,善于运用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发展投资公司、产业基金,拓宽资金来源渠道。稳增长的根本是稳企业。企业是供给主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措施最终都要落到企业上,经济能不能稳得住,当下主要取决于企业能不能修复动力、充满活力。要进一步抓好“三去一降一补”,特别是要进一步强化市场化、法治化手段,严格执行环保、能耗、质量、安全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有序推进去产能工作,努力保持市场供求关系稳定。要在减税、降费、降低要素成本上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切实减轻企业经营负担,促进企业降本增效。引导企业盘活土地、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推进企业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支持企业更多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降低企业负债水平。

  二是要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上下功夫。我区经济发展中遇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虽然有周期性、总量性因素,但根源是重大结构性失衡,导致经济循环不畅。必须以加快转型升级作为建设现代化内蒙古的主攻方向,痛下决心减少对传统发展路径的依赖,努力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后劲更足、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子。为此,要以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基地、新型化工基地、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基地、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和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为抓手,更加注重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能源、化工、冶金、建材、装备制造、农畜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更加注重立足现有基础和优势,加快培育打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大数据云计算、生物科技、蒙中医药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更加注重在服务业领域培育支柱产业,下大力气抓好金融、物流、文化、商务会展、健康养老等产业发展,积极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培育创新主体,搭建创新平台,优化创新环境,培养创新人才,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要坚持“五化”协同发展,充分发掘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和绿色化进程中蕴含的巨大潜力,在更高层次上推进内蒙古现代化建设。要坚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积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扎实推进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以建设和林格尔国家级新区为牵引,推动呼包鄂和东部盟市两翼联动,构建城乡一体、区域协调、多点多极支撑的发展新格局。要针对基础设施滞后这个制约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短板,下决心推进铁路网、公路网、航空网、市政网、水利网、能源网、信息通信网“七网”同建,着力构建适应发展、适度超前的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增强基础设施对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和对城乡居民生活的保障能力。

  三是要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下功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搞改革、谋发展,都是为了让各族群众过上好日子。”70年来,内蒙古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历史性的提升,但公共服务水平和民生状况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因此一定要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坚持富民与强区并重、富民优先,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民生工作,牢牢守住民生底线,让各族群众把日子过得更加红火。脱贫攻坚是“十三五”期间的头号民生工程。要深入落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的要求,在精准上进一步聚焦发力,在产业扶贫、交通基础设施扶贫、金融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等方面多想办法,在增强贫困旗县和人口脱贫致富能力上多做文章,严格实行脱贫工作责任制和贫困退出机制,以更准更实更硬的超常规举措,确保脱贫攻坚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不让一个困难群众在全面小康路上掉队。要精心维护民族团结,倾心倾力帮助少数民族群众解决困难问题,把各族人民群众紧紧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奔小康。要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不断提高教育、就业、医疗、社保、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编织好社会安全网,把内蒙古建设成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

  四是要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上下功夫。近年来,内蒙古不断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探索出了很多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做法,生态环境实现了“整体遏制、局部好转”的转变,但生态环境仍很脆弱,节能减排压力增大,资源环境约束趋紧,走到了“进则全胜、不进则退”的历史关头,必须持续用力、久久为功。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牢牢守住生态底线,坚持美丽与发展双赢,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决不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要不断巩固扩大生态保护建设成果,认真落实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着力解决大气、水、土壤等突出环境问题。着力发展绿色经济,促进绿色化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融合互动,推动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深化生态文体制改革,大力营造崇尚生态文明、共促绿色发展的社会风尚,让内蒙古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人民更开心,进一步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五是要在深化改革开放上下功夫。深化改革开放是建设现代化内蒙古的必由之路。要全面深化各领域的改革,抓好中央部署的各项改革措施落地实施,为经济社会发展增加“稳”的压舱石、注入“进”的驱动力,特别要着力推进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内蒙古先行先试的三项改革,在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完善龙头企业同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完善同俄罗斯蒙古国合作机制方面持续用力,确保三项改革不断取得新成效。要胸怀内蒙古,放眼全世界,充分发挥内联八省区、外接俄蒙的区位优势,主动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全方位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积极推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加快建设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扩大对东北亚的开放,打造东北亚地区合作的重要枢纽;密切同港澳台及东南亚的交流合作,拓展向南开放的新空间;加强同中亚、西亚和欧洲的经贸往来,构筑向西开放的国际经贸大通道;全方位深化区域经济协作,主动融入京津冀、辽吉黑等地区发展,积极承接沿海地区先进产业转移,加快形成北上南下、东进西出、内外联动、八面来风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内蒙古地域辽阔、资源富集、区位优越,物质基础比较雄厚,后发优势凸显,发展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我们坚信,站在70周年这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只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继续发扬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蒙古马精神,通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就一定能不断开创建设现代化内蒙古、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的新局面,奋力夺取决胜全面小康的新胜利。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