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家街道 首页
昨天,你的微信变样了!

 就在刚刚,微信的登录页面风云突变,居然变了画风!



  看出区别了吗?左边是原图,右边是风云四号的云图!找出不同了吗?

  微信为啥要换图?原来,就在今天,风云四号卫星正式交付用户投入使用。9月25日至9月28日期间,用户在微信启动时,可以欣赏到由我国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四号”从太空拍摄的祖国全景。这也是6年来微信启动页面首次发生变化,启动页背景中的地球图片由非洲大陆上空视角,变化为了我们的祖国上空。


  这颗星可不一般,它是我国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从第一代(风云二号)向第二代跨越的首发星。风云四号的交付标志着我国静止轨道气象卫星观测系统实现了更新换代,对于保证我国静止气象观测业务的连续、可靠和稳定运行,提高我国航天事业和气象事业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具有重大意义。


  这颗星的全名叫做风云四号A星,于2016年12月11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定点于东经99.5°赤道上空开展在轨测试,2017年5月25日定点于东经105°业务观测位置。卫星在轨运行期间,圆满完成卫星平台、有效载荷、地面应用系统等测试任务。测试结果表明,卫星各项功能、性能符合工程研制总要求。


  下面,就让“人民日报经济社会微信公号”(ID:rmrbjjsh)记者,带你领略一下这颗星的风采吧。


实现了我国静止轨道气象卫星从“并跑”向“领跑”的跨越

  风云四号卫星整星研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了我国静止轨道气象卫星从“并跑”向“领跑”的跨越。


  这颗星具备高时间分辨率、高空间分辨率、高定位精度、高辐射精度、高光谱精度,可实时补偿姿态、轨道、热变形误差,实时对星上数据进行处理。


  风云四号卫星填补了3项国际空白:实现了全球首次静止轨道干涉式高光谱大气探测;全球首次辐射计、探测仪、闪电仪共平台装载,全天时工作;全球首次静止轨道微波探测技术验证,首次425GHz频段探测。


  此外,这颗星还拿下了国内首次星上实时补偿导航配准、首次高灵敏仪器多重微振动抑制和测量、首次高精度光谱定标与全谱段在轨辐射定标等7项第一。


风云四号本领强,一分钟可拍500张“闪电图”

  据介绍,风云四号装载有多通道扫描成像辐射计、干涉式大气垂直探测仪、闪电成像仪和空间环境监测仪器包等多个有效载荷。通过获取地球表面和云的多光谱、高精度、定量观测数据和图像,能够有效提高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水平,增强生态环境监测能力。


  以闪电监测来说,风云四号装载了我国自主研制的闪电成像仪,一分钟可以拍摄500张闪电图,探测区域范围内的闪电频次和强度,进而实现对强对流天气的监测与跟踪,提供闪电灾害预警,这在国内是首次应用。


  此外,与风云二号相比,风云四号的成像时间分辨率提高一倍。风云四号单星即可完成风云二号双星组网才能实现的15分钟全圆盘成像,1000×1000公里区域观测能力超过风云二号,只需3分钟,与欧美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相当。


  专家介绍,风云四号新的系统观测能力显著提高,不仅眼睛更锐利——空间分辨率最高达500米,反映更敏捷——区域观测时间分辨率可达1分钟,光谱分辨率更高——可以看到更多的大气和地物特征,还可以剖析大气——获取大气三维温湿度结构。


       9月25日至9月28日期间,微信更换的启动页面效果图的原始云图:风云四号观测的2017年6月7日13时,可见光三个通道合成的地球圆盘图。云图反映出该时刻我国北方及东部沿海受锋面气旋云系影响,出现降水天气,我国南方的一条西南东北走向的切变线云系也带来了持续降水天气,赤道北侧的热带地区对流活跃,孟加拉湾及西太平洋有多个发展旺盛的对流云团。(图片来源: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风云四号作用大

  在轨测试期间, 风云四号卫星对台风、沙尘、暴雨强对流等灾害天气和蓝藻水华、霾等环境生态问题进行了实时有针对性的应用监测,为今年5月份北方地区严重沙尘、6月份的华北特大暴雨、6月底至7月初南方持续降水以及“苗柏”“南玛都”台风等的预警提供了有力支撑。


  此外,风云四号卫星还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第13届全国运动会、金砖国家领导人第9次会晤、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等重大活动气象保障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显著提升遥感应用服务效果。


  应用结果显示:风云四号卫星多通道扫描成像辐射计能够更加清晰地识别沙尘细节纹理和台风内部中小尺度云系结构,解析暴雨天气不同层次水汽输送;闪电成像仪对强对流天气的监测应用有很好的指示作用。


  据介绍,风云四号卫星已被世界气象组织纳入全球对地观测气象卫星序列,有望在2017年底具备试运行和服务能力,将为我国及亚太地区防灾减灾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保障。


微信为啥要换图

  此次微信启动页呈现“风云四号”拍摄照片,正是向祖国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一次献礼。


  微信团队首次披露了微信启动页背后的故事:


  事实上,微信一直以来的启动页中选用的照片素材是NASA在全世界范围公开的第一张完整的地球照片,名为“蓝色弹珠”,这是人类第一次从太空中看到地球的全貌。画面中所显示的是非洲大陆。关于选用这张照片作为素材的原因,微信团队透露称:“非洲大陆是人类文明的起源地,我们将非洲上空的云图作为启动页的背景图,也希望将‘起源’之意赋予启动页面。而此次展示‘风云四号’拍摄画面,也是寓意从‘人类起源’到‘华夏文明’的历史发展,旨在向亿万微信用户展示我国大好河山风貌。”


  此次微信启动页面展示“风云四号”拍摄的祖国上空云图,不仅是对我国科技成果的一次献礼,同时也是一次“互联网+”在气象领域的应用,让越来越多的用户可以通过微信等平台享受到真正智慧、便捷的气象服务。


十八大以来风云系列卫星发展成效


  截至目前,我国8颗风云气象卫星在轨运行,其中用于业务运行的有6颗。风云系列气象卫星为81个国家和地区的用户提供高时效的气象卫星数据,并覆盖“一带一路”沿线的37个国家和地区,被广泛应用于气象预报、防灾减灾、科学研究等领域。


  十八大以来,2013年9月23日,风云三号C星发射成功,2014年12月31日,风云二号G星发射成功,2016年12月11日风云四号A星发射成功。配合此前业务运行的四颗风云系列气象卫星,成功实现由试验业务型向应用服务型转变,为各项气象工作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观测依据。


  风云二号实现了6分钟的高频次区域观测新业务能力,使得我国静止卫星及仪器设计在与国际水平相差一代(约20年)差距的前提下,观测时效接近国外现役静止轨道业务卫星。


  风云三号C星是我国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中第一颗业务卫星,其投入业务运行后,与风云三号B星一起形成上、下午星组网观测,实现了全球、全天候、多光谱、三维、定量对地遥感探测,确保我国极轨气象卫星业务的连续稳定运行。


  风云四号A星第一阶段在轨测试圆满完成,其各项功能、性能指标符合研制总要求已具备在轨交付条件。这是我国首颗静止轨道上三轴稳定的定量遥感卫星,其扫描成像辐射计可见光通道最高空间分辨率达到500米,可每15分钟对东半球扫描一次,最快每1分钟生成一次区域观测图像;搭载了世界首个静止轨道干涉式大气垂直探测仪,首次实现了静止轨道大气高精度温度、湿度廓线探测;首次实现了我国静止轨道闪电成像观测,可对我国及周边区域闪电每秒拍摄500张照片。值得一提的是,风云四号A星成功解决了多台带有光学运动部件的观测仪器在同一平台上工作而不相互干扰的工程技术难题,目前欧洲仍采用两台主要仪器且分置于两颗卫星上的方案。风云四号A星是所有静止气象卫星中装载仪器最多的一颗,单颗卫星的观测能力和效率大为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