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陂村 首页
见证三农发展的生态之变:盈盈脉脉苍溪绿

      “最忆苍溪县,送客一亭绿。”当年,诗人陆游从夔州(今重庆奉节)去南郑(今陕西汉中),途经四川苍溪县“送客亭”留下的佳句,成为苍溪风物雅韵的代表之一。

  沿古蜀道翻越大巴山南麓,顺嘉陵江而下,循漫漫江水浸润的脉络,苍溪的盖头被轻轻挑起。这里山峰不再峥嵘崔嵬,山涧不再幽深难测,蜀道不再在险峰绝壁中盘桓。从最高海拔的九龙山那秦巴山脉的一抹惊艳,到最低海拔涧溪口与“一亭绿”的传世咏叹,较之蜀门山峦,苍溪平缓丰饶;较之川西平原,苍溪山水错落。山重水复之中,是望不断的苍溪绿。那些绿,此起彼伏,时而纵深,时而高耸,时而剔透,时而朦胧,别具情致地将苍山溪水之美,演化为田园之美、家园之美。

  这种美,是从小庭园到大田园的惊艳绽放,是苍溪人“收拾田园”的智慧和力量。

  上世纪70年代末,苍溪还在温饱不保的困顿中,农民能够自主的只有房前屋后那点犄角旮旯地。对土地有着超高悟性的苍溪人就在这些犄角旮旯“巴掌地”里栽果树、种药材、养家畜,把一个又一个农家小院搞得热闹非凡。一年下来就这一点点地里的收获,竟成了苍溪人解决温饱的指望。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一步激发苍溪人对土地的热情和灵感。从房前屋后发展小果园、小桑园、小茶园、小鱼塘、小药园之类的“五小经济”,到庭园经济“六个一”(每户一个一亩以上的经济园、一口机压卫生井、一口100立方以上的微水池、一口沼气池、一个石板院坝、一条进出硬化路)的成功转变,他们对庭园经济的领悟不断提升和扩展。

  苍溪红心猕猴桃,原本是深山里的野生藤本果树,“其形如梨,其色如桃,而猕猴喜食,故有诸名。”特殊的地理环境让它花丛美丽、果实鲜美,果肉中间呈放射型红心,香甜异常,远近闻名。可苍溪人对它不仅仅是惊异和赞美,而是将它优化选育繁殖成千万棵,栽遍苍溪的千山万壑。不仅绘出一幅幅“中庭井栏上,一架猕猴桃”的立体图画,更成为苍溪山山水水的美景,苍溪红心猕猴桃也早早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成为四川名片。

  不仅如此,苍溪千家万户依托小小田园,苍溪梨、川明参、芦笋、柑橘和毛兔等也蓬勃发展起来。此外,苍溪还培育壮大了苗木产业,每年数以亿计的苗木销往祖国各地,并支撑起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之绿。

  庭园经济是苍溪人的创造,它缘起限制,缘起贫困,但是它在限制中寻找自由,在贫困中构建富裕。犹为令人赞叹的是,苍溪人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找到了“收拾田园”的无尽可能,把中国千百年来的田园梦做到了极致。

  如今,苍溪人家园中的农家小庭园已经走向了山水大田园,星星点点的“庭园经济”已经蝶变成规模盛大的现代生态农业园区。这些园区,拆掉了小农经济的藩篱,形成了一望无际的特色农产品产业带。这些产业带打破行政区划,依照自然生态走向,融山、水、园、林、路于一体,聚生产、科研、加工、销售于一体,形成猕猴桃、苍溪梨、中药材、健康养殖、优质粮油等各具特色的产业链、生态链,将千百年来的农业生产弱势转变为农业生态强势,生态为产业增值,产业为生态添绿,“颜值”“产值”双双提升。这些园区,现代田园、生态庭园、文化公园“三园”共融,集增收富民、休闲观光、环境保护、文化传承、公共服务于一体,促进业兴、家富、人和、村美,人与自然和谐、经济与社会和谐。

  这就是苍溪绿的底蕴和内涵——绿色田园、绿色家园。山水青翠,田园锦绣,农舍靓丽,阡陌交通,欢声笑语迭起……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元代魏初这首《鹧鸪天》中的“收拾田园、儿女夜煮茶”,无疑是对农耕文明下中国人心中温馨“家园”的动人咏叹。

  然而,当年的魏初只痴心于收拾田园的淡泊和惬意,他哪里知道几百年后的苍溪人收拾田园的智慧和魄力。当年的陆游只沉醉于苍溪的“一亭绿”,他哪里知道如今的苍溪绿是如此的盎然和浩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