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街街道 首页
《晋城史话》晋城地方史研究的一个重大收获

王春平

《晋城史话》是一本地方史著作,地方史研究室历史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历史不可缺少的一个分支。我接触的第一本地方史著作是《太原史话》,太原史话是新中国第一本由教授撰写,较为详细介绍太原历史的史话类读物,作者郝树侯也被誉为山西地方史研究的开拓者。我上网查了一下,目前一共有五个版本的太原史话,而我们晋城之前只有一本,就是由张保福和现在这个版本的作者之一的秦海轩编写的,315页,24.7万字,1998年新华出版社出版,我没有看过这本书,不敢妄加评论。但是现在这个版本我大概看了,336页,42万字,几乎是98版的一倍,从容量讲大了许多,我是几天前开始看的,先看的第二部分,一看觉得不错,好多东西以前不知道,比如黄父会盟、齐庄公袭晋、尔朱世隆高都屠城等,惭愧,第一次知道。这本书我是看进去了,用现在的一句话叫有阅读快感。

我感觉这个版本史的成分多一些,话的味道淡一些,大家不要以为这是批评,这恰恰是我认为这本书有价值的地方,我看了他们研究了大量的原始资料,非常讲究史实,就是要讲述真实的晋城历史,不搞演绎。这本书是我们晋城地方史研究的一大收获,我觉得不仅仅可以当作一本史话来读,也可以作为一本史书来读,我觉得应该向这本书的主编、副主编、撰稿人等致敬,你们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加上六个县区的六本史话,形成一个以晋城史话为刚,县区史话为目的完整的晋城地方史体系,我很期待。我也希望在这本书和这套书的基础上,将来编写一本晋城史。

这本书的编写是有难度的,古代有泽州志,但没有泽州史,古代的志书里边史料零零碎碎,拿来能用的不多,史书和志书是两个概念,尤其是现代的志书越变越厚,但是不讲事实,不讲故事。这本书故事讲得很好,语言质朴但有味道,叙述娓娓道来,引人入胜。

《晋城史话》全书谋篇布局合理,把控得当,我觉得有三条线贯穿其中。一条是概述和每章的导语,提纲挈领,把晋城与国家的关系、晋城的行政沿革和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交待得一清二楚。这一条线的意义在于没有把晋城当作一个与外界分离的空间,没有把它描述成与其他地方无关系的历史存在。第二条线是晋城历史文化的独特性是什么,一个地方的历史状况,必然有其地方特色及其合理性,晋城最显著的独特性就是概述中说——晋城所处的位置,使之成为中国历史上各种文化激荡、碰撞、融合的前沿,看看这本书就知道晋城是秦赵决战的大战场,是匈奴人(刘渊,石勒)一度活跃的舞台,是鲜卑人相互厮杀传播文化的地方,是唐末五代沙陀人(北汉皇帝刘崇)、契丹人与汉人争锋(巴公原之战)的战场,是金元文化(代表人物郝经、元好问、李俊民)异军突起香飘北国的地方。得中原者必须先得上党,多少硝烟弥漫,泽州(晋城)这样的地方无疑是中世纪中国一块多战多事的土地、多灾多难的土地。但也是一个民族融合的大熔炉,中原文化与草原文化相互交织的地带,四种文化的交汇区域,因此我们的文化呈现出来的是包容,是多样性、丰富性,这些在本书里都有足够的表述。第三条线就是物产或者经济发展,从汉代铁制农具到北齐冶铁局,从唐代硫黄火硝火药到宋代的煤炭铁钱,从宋元的九头十八匠到明代的铁货丝绸,还有泽州商帮、九州针都,一个以铁而兴因煤而起因绸而名因商而富的地方,就是我们的晋城。

三条主线,一本好书,不信你看看。

来源:太行日报·晚报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