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场镇 首页
揭秘中国最帅的三支“国字号”部队,国宾护卫队、国旗护卫队和共和国礼炮部队

★走进三支“国字号”部队,国宾护卫队、国旗护卫队和共和国礼炮部队

在武警部队有三支享有“国字号”头衔的特殊队伍,他们分别是武警国宾护卫队、国旗护卫队和共和国礼炮部队。他们虽然职能各异,但都享有“国家名片”的美誉。他们用一流的技能、一流的形象、一流的作风征服了世人的目光,也向世人展示着礼仪之邦的尊严。下面,就一起走进这三支“国字号”部队。

国宾护卫队

摩托车护卫是多数国家给予到访外国元首、政府首脑等政要的一种最高礼遇和一项严格安全保卫措施,是国际上很多国家通行做法。车队快速启动风驰电掣,紧急制动停车如钉,时间精确到毫秒,误差缩小到厘米。



1954年6月,继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组建之后,中国政府下令在迎送外国元首仪式中增设国宾车队摩托车护卫。1954年10月19日,印度总理兼外长尼赫鲁成为摩托护卫队护卫的第一名国宾。



1984年7月12日,隶属于武警北京总队的国宾车队摩托护卫队正式成立,被誉为“中华第一骑”。2004年1月1日起,出于简化礼仪,缓解北京交通的目的,中国政府决定取消摩托车护卫礼仪。



2014年10月21日,中国重新恢复了摩托车护卫队,第一个接待坦桑尼亚总统基奎特。



来源:央视军事

国旗护卫队

每天迎着晨曦,36位国旗护卫队员都会拱卫着五星红旗正步走过长安街,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把国旗升起在祖国首都的天空。傍晚伴着落日又把国旗护卫回驻地,不论春夏秋冬寒暑往来都不曾间断过。



但是这样的升旗仪式却是经历了不同的方式,才逐步演变而来。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上毛泽东主席按动升旗开关,乐队同时奏响《义勇军进行曲》,五星红旗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高高升起。开国大典后人民开启了崭新的生活,由于天安门的升旗装置由北京市供电局设计的,所以庄严的升降旗装置也交由了供电局负责。



1976年,经国务院批准北京市政府决定,将天安门广场重要活动和节日升降国旗,改为每天升降国旗,并由中央警卫团担任升降国旗任务。每天一名战士肩抗国旗,一名战士护卫,走过金水桥,穿越长安街,将国旗升起。



1982年,国旗升降仪式落在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北京总队肩上,国旗班正式成立。三人升旗仪式进行革新,中间一人扛旗,一左一右两个护旗手佩戴手枪护卫国旗。





1990年,国旗班从劳动人民文化宫搬到故宫午门东侧的东朝房,也就是现在国旗护卫队营区所在地。如今的国旗护卫地的营房已经成为一个特殊的旅游景点。



1991年,天安门广场新基座落成,由36人组成的国旗护卫队第一次举行升旗仪式,取代原来的3人升旗仪式。



为了使升旗仪式更加气势恢宏,定于每月的一日和重大节日时,由武警军乐团演奏者升旗曲《歌唱祖国》和国旗护卫队方阵一起走出天安门城楼,并升旗时现场演奏3遍国歌。 来源:央视军事

共和国礼炮部队

1984年,几乎与礼炮部队重建同步,新华社发布公告,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将于3月23日正式访华。这次迎接日本首相的礼炮,正是由被我军缴获的侵华日军山炮改造而成,炮身上还能看到日本"昭和"年营造的字样。



按照规定,执行礼炮鸣放任务要达到四个标准:响数必须绝对准确;响声必须在同一点上;礼炮鸣放必须与国歌声同步;礼炮兵必须形象一流,动作规范。



为了达到这四条标准,礼炮兵有着自己的"训练密码":开栓、递弹、装填3个动作3秒内完成;5米炮位往返跑动日平均5公里;3名炮手跪立日平均1000次;每天平均开栓装填1000次。寒来暑往,一代代礼炮兵在钢铁构造的炮体上洒下了无尽的汗水。



2017年5月3日下午,在欢迎丹麦首相访华仪式上,中国礼炮兵采用立姿动作亮相天安门广场。与以往跪姿相比,这次采用立姿动作操炮,动作程序简化,操作性更强,更能展示国礼部队良好形象,彰显大国威仪。



据了解,针对此次操炮动作的改变,他们从人员、装备等方面进行了优化和升级。人员由以往的24名炮手(每门炮由3名炮手跪姿操作)缩减成16名炮手(每门炮由2名炮手立姿操作),优化了人员编成,简化了操炮动作,降低了操炮难度,使整个操炮流程更加顺畅。



来源:央视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