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阳村 首页
苹果战胜微信也是未来一种

据《新京报》报道,最近苹果更新规则,在苹果终端应用给作者和主播打赏,不能再使用第三方支付,而必须通过苹果应用商店购买,相应平台要提三成。新规影响颇广,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知乎、映客都在近期调整了打赏设定。

于是最近网络谣传微信将放弃IOS版,而今天又有媒体断言“封闭终究打不过开放”,这样看来似乎微信必胜而苹果必败了。

  

关于此事的理念之争甚多,而实际层面的考虑却偏少,在北京时间

首先说封闭与开放之争。如果这个逻辑成立,那么人类社会早就没有封闭的技术了。然而实际上,目前人类社会既有开放的专利技术,也有封闭的商业秘密,既有开放的股权公司,也有封闭的家族企业,既有开放的交融文化,也有封闭的传统文明。封闭与开放是相辅相成出现的。

即便是苹果,关于封闭与开放的话题也不是第一次面对,早在与PC机对峙时,苹果电脑就因为坚持封闭而被视作必死无疑,被视作杀手的则先后有同为超级科技巨头的微软和谷歌。

但至今非但苹果没死,反而是微软的windows一度式微,谷歌虽然靠着安卓系统在手机端与苹果持续角力,但是鹿死谁手尚未可知。而苹果凭借华丽的设计,先进的功能以及高度的安全性独步江湖。

日前爆发的“想哭”病毒肆虐整个世界,唯有苹果用户处身事外,则也体现了封闭系统的优势。可以说从苹果的发展史看,就是一部“开放未必战胜封闭”的教科书。

那么为什么很多人都觉得苹果必败呢?

首先一个问题恐怕在于苹果的价格策略,其手机、电脑都是其他系统的产品一倍价钱,这个价格策略让很多人望而却步,因此在市场占有率方面苹果并不占优势。而用户都希望自己花钱买到的是最好的,因此自然也就认为自己没买的没那么好,这种主观倾向导致很多人并不愿意认可苹果,也注定了苹果所能获得的支持是少数的。

其次,则是许多人的民族主义情绪了,因为腾讯至少在名义上是中国企业,尽管从实际控股看外资的血液甚至更多,但是好歹管理者是马化腾所率领的一干中国团队;而苹果则是美国企业,中国企业遇上美国企业,任何一个中国人从情感上当然希望中国企业胜出。

第三,则是由于苹果的政策得罪了众多的自媒体人,因为其要抽取的利润,实际上只能从这些自媒体人身上来攫取,不愿意担“吸血鬼”罪名的腾讯选择了关闭IOS版微信的打赏功能,这等于直接断了自媒体人的部分收入,利益相关自然会产生不满,而这种不满则需要苹果来承担了。

但这种态度显然是有失公允的,因为愣说微信代表开放未免也有选择性失明的嫌疑。当初微信同样用封杀的措施来对待支付宝和淘宝的,这样说来现在腾讯早就死的透透的了,那么为什么微信支付会成功呢?怎么这时候不提“封闭终究打不过开放”了呢?

在锐评君看来,微信这次在打赏功能层面与苹果的角力,未必有什么便宜可占。首先打赏并不是一个刚性需求,大多数用户使用微信不是为了打赏的,而没了打赏功能,虽然自媒体们哭晕在厕所,但跟大多数用户也没有什么关系。可以说IOS版的微信基本满足了用户需求。

而关键问题在于,苹果虽然打着软件公司的旗号,做的却是硬件;而微信若然说是帝国,其核心是个免费通讯工具。假如真要逼用户选择,大家觉得用户是会把近万元的设备扔了换软件呢?还是会把免费软件卸载了换个通讯工具?

退一步说,即便微信真的停止使用IOS版,在苹果手机用户这么大的需求面前,必然会有第三方开发的IOS版微信可用,甚至也不愁没有新的即时通讯工具取而代之,到时候反噬微信占据的即时通讯市场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别忘了当初手机端的即时通讯工具飞信是怎么一夜被抛弃的,软件所谓霸主地位远没有硬件牢靠,只要一次潮流更新就可能易主。当年很多“装机必备”现在很多人都未必能想起来了,出现比微信更好用的即时通讯软件绝不是天方夜谭。

因此对于微信来说,占住苹果这个地方好歹能防止别人上位,而一旦退出等于给潜在的竞争对手留出空间和市场,马化腾会这么傻?

当然,苹果战胜微信也可能是未来的一种,但在没有到来之前,未来仍然存在多种可能。比如腾讯开发出一个比苹果手机更牛的移动通讯终端,甚至由此一统硬件江湖,那同样存在这种可能,这就看微信有没有这个能力了。

而这就是未来的魅力所在,无限的可能等待所有市场参与者去创造、去比拼、去争夺,用户只需要期待更好的未来并享受其中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