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厅村 首页
小岗村再探“三农”新路

蔚蓝的天空下,绿色麦浪涌动。大风“呼”地刮过,正值抽穗期的麦苗奋力甩动起饱满的粒子,随风摇曳。隔着一条改革大道,种粮大户程夕兵发觉,对面示范田里的小麦,长势明显多“蹿”出一头。39年后,大包干发源地——小岗村正在进行新的探索。

对比示范田种粮大户自觉“种得不够好”

一年前的4月25日,绿油油的小麦长势正旺。陪同考察的种粮大户程夕兵记得,也是站在这片示范田里,习总书记由衷感叹,“今年的白面馍能吃到嘴里了。”

今年初,小岗村召开“大包干”带头人新春座谈会,评选表彰了“新18位致富带头人”。程夕兵就是其中之一。

虽然自然条件不佳,去年“种粮大户”程夕兵种植小麦130多亩,收成约7万公斤,销售收入15万;种植午季水稻230亩,一季水稻收入突破20万元……但对比4300亩高标准示范性农田,程夕兵仍然自觉——“种得不够好。”

示范田里成片的麦苗已经没过膝盖,抽出的穗子粒大且紧实。低头俯瞰,麦穗上挂满了一串串米黄色的小花。

去年冬天连绵的阴雨一直下到岁末,长期潮湿的土壤导致大型机械化设备根本无法下地。“看天”种地的程夕兵很懊恼,和他一样,一批农户的小麦相比往年晚种了一个月。

而在高标准示范田里,安徽科技学院的农业专家们利用小型机械,冒着冷雨按时抢种了小麦。

“一家一户,肩挑手割的传统模式行不通了,必须走‘适度规模化’、‘土地流转’的道路。”去年,在程夕兵的农田里,小麦最高产亩产1200斤,却在收割季节再度遇上连阴雨。“要丰收更要丰产”,今年程夕兵说,他打算效仿高标准示范田,投入20万元,上马两组烘干设备,一天就能烘干3万斤粮食,“再不用向天要收成。”

成立产业联盟干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

四月末和煦的春风里,穗子上饱满的麦粒,一个紧挨一个。

“看样子这片地今年亩产能达到1000斤。”风吹麦浪,像一条甩开的大绳,绿波高低起伏。安徽科技学院教授张从宇正蹲在麦田里,低头查看抽穗期的小麦长势。

一条“改革大道”将两旁的麦田隔开。由于抢种的时间推迟了,普通农户家的小麦个头足足比张从宇的示范田矮出一大截。

“小麦扬花最怕赶上雨季,病菌趁机钻进麦穗,得了赤霉病的小麦就卖不掉了。”张从宇告诉记者,今年要不是抢先种下了小麦,也会错过晴好的四月天,在连绵的雨季进入抽穗扬花期。

在习近平总书记到访小岗村后的第3个月,安徽科技学院小岗村现代生态农业研究所正式挂牌,选定4300亩高标准农田内的88亩农田作为科技示范基地。

安徽科技学院的张从宇教授带来了8位博士、6位研究生,以及一批大学生正式进驻小岗村。双方合作建设小岗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科技示范基地。

弯腰揉搓着青色的麦穗,张从宇心里有了数:今年无公害科技示范基地里的小麦亩产至少在800斤,相比之下,普通农户的小麦亩产只有400斤,产量足足高出了一倍。

普通的杂交稻市场价仅能卖到两三块一斤,张从宇团队生产的“稻鸭共生软香米”一斤至少能卖到8块。“我们自己种,不打除草剂,不用农药,全部替换为生物有机肥,拔高了产品的档次,附加值至少翻了一番。”

种好示范田,不是张从宇团队的终极目标。今年刚刚成立的小岗村优质水稻产业联盟已吸纳了30位种粮大户,流转土地总面积达6000多亩,占到了全村耕地总面积的十分之一。未来,他们将带动种粮大户成立产业联盟,组建专业的加工、销售团队,“不仅干给农民看,更要带着农民干。”

大包干带头人“农家乐”果真“乐农家”

长廊里挂着红灯笼,小院里飘着菜香。临近中午1点,“金昌食府”里一下子涌进了6桌外省的游客。忙不过来的女儿,大声招呼74岁的严金昌一同上阵,将一盘盘时令农家小炒端上桌。

“当年搞‘大包干’那会,我才35岁。”作为曾经的“18位带头人”之一,严金昌的“农家乐”果如习近平总书记临行前的祝愿——“农家乐,乐农家”,越办越红火了。

去年习总书记的到访,给严金昌的“农家乐”添了喜气,更添了人气。老严成了游客眼中的“网红”,每天都有20多拨游客争着要与他合影。前天中午,“金昌食府”接待了100多人的大型旅游团。对方只提了一个要求,希望严金昌给游客们作一场报告。

“40分钟的报告,我给大家讲了讲小岗村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趁着游客吃饭的工夫,严金昌得闲对记者说道。

2016年,“金昌食府”盈利15万元,比前一年增收了三分之一。严金昌决定贷款扩建农家乐,“我后面还有些宅基地没用,想再盖一栋三层小楼扩大规模,为游客提供住宿服务。现在政策好,我还申请了土地承包权贷款,贷到了10万元。”

当年,严金昌等小岗村18位农民在“生死契约”上按下红手印。2016年4月25日,总书记在小岗村感慨道:“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

又是一年春意融,小岗村4300亩高标准示范田的探索,严金昌依然看在眼里。

“当年我们搞‘大包干’,是为了吃饱饭,现在通过土地流转建立示范田是为了迈入‘富裕门’。”严金昌认为,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深化农业改革的目的是提高土地利用价值。土地流转起来了,小块田变成了大块田,机械化、观光农业、绿色农业、“互联网+”一起上马。同样是种地,产品的附加值高低有别,“农民们得实惠,这就是引导和示范。”

打造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

“今后农村的土地由谁来种?”小岗村第一书记吴小林告诉记者,“大包干”发源地——小岗村正在利用这4300亩高标准示范性农田,进行自己的探索。

小岗村地处江淮分水岭,旱季、雨季雨水分配不均。恰如凤阳花鼓里唱到——“说凤阳,道凤阳,十年倒有九年荒。”

如何帮助种粮户规避自然灾害风险、经营的风险、市场的风险,让他们放心种粮?“这是适度规模化经营,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最需攻克的一道难关。”小岗村第一书记吴小林告诉记者,“近些年粮食价格波动大,小岗搞了‘粮食银行’,由专门单位对粮食进行存储,可以等到价格适中时再出售。同时探索建设一支懂经营、会管理、接地气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目前小岗村共流转土地8885.6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61.2%,占全村农户总数的53.7%。一年来,小岗村新增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个、合作社2个,全村共培育合作社20个、家庭农场3家、龙头企业2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2个、市级示范社1家、市级家庭农场1家,市级龙头企业2家。

麦海翻滚,隔着一条狭长的田埂,水稻田里倒映着碧空。戴着一顶碎花的遮阳帽,小岗村村民孙正云踩着一双黑胶鞋,忙着翻锄犁地,加固田埂。“这两天就要开始水稻育秧了。”

田相通,路成网,旱能灌,涝能排……这是小岗村4300亩高标准示范田如今的风光。“核心区88亩耕地给了安徽科技学院打造示范基地,其他生产区域与安徽农垦集团正式签订合作协议,目标定位省内领先的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示范区。”暖风拂动衣裾,小岗村第一书记吴小林回头望向示范田。习总书记走入示范田的巨幅图片就立在身后。

来源:合肥晚报合肥都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