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立村 首页
北京平谷区众力合花卉

一、基本情况 
  北京众力和花卉种植专业合作社位于平谷区马昌营镇西海子村,成立于2009年4月30日,注册会员112户,社员出资总额300万元。合作社现有花卉种植面积200亩,带动种植面积达312亩,种植基地建有高标准设施温室170栋,种植花卉品种包括玫瑰、非洲菊、鹤望兰、切花向日葵等4大品种,近30个小品种。2012年,合作社实现销售收入300余万元,带动206户社员及周边52户农户户均增收突破1万元。 

  二、主要发展措施 
  总结北京众力合花卉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精品花卉推动新农村产业发展的主要措施,主要是以“三化”促“一品”。 
  
  “三化”:(一)是“技术化”。为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在生产过程中,众力和合作社充分利用北京作为全国花卉科技成果研发中心,科研院所云集,科技人才荟萃的优势资源,坚持“科技兴花”发展理念。积极与中国农科院和中国花卉协会建立合作关系,由农科院和花卉协会在花卉品种选育、种植、引进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持。并将合作社生产基地作为中国农科院玫瑰科研所作为示范基地进行花卉生产技术研究。通过引进高科技专业院所的整套先进生产技术体系,合作社种植的花卉在外形和颜色等方面都达到了精品化水平,在代表平谷区参加了第七届中国花卉博览会,获得了切花花材类银奖、铜奖、优秀奖等奖项。高品质对应着高收益,以合作社产出的非洲菊为例,1次种植5年收益,平均一栋温室可育种3000棵,一颗可结花60朵,精品非洲菊按市场批发价每朵可达1元以上,每栋温室可实现销售收入18万元,纯利润近10万元。 
  (二)是“服务化”。为进一步增强带动能力,合作社不断强化服务体系建设,在生产过程中对社员和农户进行产前产中产后全程负责。1是不定期组织召开培训课,发放花卉种子并对社员和花农免费进行技术指导,确保其种植优质花种和使用先进技术进行花卉种植。2是结合市场价格进行分析,在保证社员和花农效益的前提下,为其安排一年的种植计划进行统一种植、管理,并签订种植优良品种最低保护协议和合同,从而真正实现了社员和华农种植有指导、销售有市场、利润有保障。
 
  (三)是“市场化”。在花卉产业的产业链条中,研发、引种、生产、示范等环节都很重要,但关键是要把花卖出去,带动农民创造收益。为此,众力合花卉合作社在狠抓种植技术体系建设的同时,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的基础设施建设形式和科学的种植品种搭配满足市场需求,力争创造最大效益。1是在日光温室建设上,采用背靠背式,即“阴阳棚”建设形式,在充分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同时,利用自然光照强度调节温室温度,使“阳面棚”早开花、早上市,“阴面棚”晚开花、晚上市,从而实现花卉错峰上市,提高销售收益。2是在种植品种选择上,结合市场需求进行认真研究,根据市场需求制定种植计划,确定以市场需求量较大的玫瑰花和非洲菊为主要种植品种,以鹤望兰和切花向日葵等品种为辅助种植品种的花卉种植方式。目前,合作社40栋日光温室共有玫瑰温室18栋,非洲菊温室17栋,搭配鹤望兰和切花向日葵温室5栋。依托产品的高精品化率和科学的品种搭配,现今合作社产出的花卉已经打开了首都及河北、辽宁等周边省市的各大花卉市场,产品已实现供不应求。 
  “一品”:打造西海子“一村一品”花卉专业村,加快京东“花园村”建设步伐。本着全面带动当地农民增收,推进新农村建设发展的目标,北京众力合花卉种植专业合作社将自身发展与西海子村京东“花园村”发展规划相结合,充分发挥科学的生产技术体系、全方位的服务方式、成熟的销售渠道等优势资源,按照“一村一品”和标准化生产的要求,为西海子村花卉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依托众力和合作社,西海子村在发展规划中计划将村内现有100余亩耕地建设成64栋日光温室的设施园区,将64栋温室全部交由64户农户进行生产,实现一户一棚,并按照“一村一品”思路,统一进行花卉种植。同时,突出村庄环境特色,充分发挥村庄目前道路硬化、街院净化、村庄绿化等方面环境优势,以“花”为主题,在道边、院内外统一进行花卉种植,将整个村庄打造成一个大花园,从产业和环境上实现京东“花园村”建设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