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河街道 首页
精准施策摘贫帽 同心协力奔小康 ——海南区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精准施策摘贫帽 同心协力奔小康 ——海南区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作者:王颖 刘晓瑞 来源:乌海日报 

■脱贫攻坚·圆梦小康

精准施策摘贫帽  同心协力奔小康


——海南区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王颖  刘晓瑞 文/图



   “要不是党和政府帮我的兄弟建新房,他们就要在破房子里住一辈子了。我打心眼儿里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在四新村照顾五个聋哑兄弟的刘翠兰激动地说。


   “我身患疾病需要经常吃药。要不是政府为我安排了公益岗位,我的日子不知有多艰难呢。”家住河畔村的李玉山说。


   “我是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重病号。丈夫、儿子赚的钱都给我看病了,可就这样还欠了不少债。有了低保的补助,我感受到了党和政府送来的温暖,也对生活更有信心了。”家住农牧场村的杜建林说。


   “我享受到了3万元的扶贫基金,扩大养殖规模的想法很快就能变成现实了。这几年农家猪肉价格好,销路也好。想着不久就能成为养殖专业户,靠养猪脱贫奔小康,心中就特别高兴。”家住头道坎村的高志忠说。


   这些脱贫群众的肺腑话语,便是精准扶贫的全部意义。


   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在脱贫攻坚中,从实现贫困户帮扶全覆盖,到帮扶贫困户发展产业、就业;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到不断深入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海南区千方百计补齐民生“短板”,织就密实的民生保障网,带着贫困群众“冲刺”全面小康。


打好精准扶贫基础



   决不能让一户困难群众在奔小康路上掉队。而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必须先精准识别、摸清底子。


   在摸清底数“扶真贫”过程中,海南区开展了精准识别活动,多次组织工作人员下乡走访摸底调查,按照“一查二比三评议四公示五确认”的工作程序,对照“两不愁、三保障”,即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安全住房有保障的脱贫标准,核准每一户的生产、生活、住房、健康、教育、医疗等情况并建立贫困户基本信息档案,实行动态管理,确保扶贫对象精准。


   在摸清“家底”的前提下,海南区对症施策,对贫困户一个一个地“过筛子”,找准贫困户致贫原因,区分贫困类型,并按照“一户一名帮扶责任人、一户一个脱贫计划、一户一个帮扶项目、一户一套帮扶措施”的工作要求,通过“453”挂图作战工作详细绘制各村贫困现状图、贫困人口致贫原因分析图、“五个一批”分类扶持措施图、脱贫目标任务图,围绕产业扶贫、就业扶贫、金融扶贫、兜底保障等精准制定帮扶措施,把帮扶责任和具体措施落实到户、落实到人,让贫困户充分享受到政策红利。同时,领导干部带头结对帮扶,并充分调动行业、企业、人大代表等扶贫力量,聚集更多社会资源参与脱贫攻坚,通过共帮共扶、共建共享,探索多样化与个性化扶贫措施相融合的方式,千方百计增加贫困户收入,逐步改善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加快脱贫致富步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改变乡村面貌



   乡间的水泥路面干净整洁,路旁的乔木、灌木争相比美,村中的农舍排列整齐,太阳能路灯亭亭玉立,健身广场器材齐全——走进巴音陶亥镇的万亩滩村,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展现在来客面前。


   从前,万亩滩村的基础设施和环境条件并不好。2015年,海南区加快美丽乡村建设,进行了水渠修缮、村内道路硬化、住房改造、太阳能路灯建设等工程,同时加大村容整治,新建了垃圾集中堆放点,并聘请了专门负责保洁的人员,还种植各类绿化苗木11.34万株,而建设的“农场记忆”博物馆更成为了村中的一个景点,吸引了许多城里人来村中参观、旅游。


   在海南区,改变的不只是万亩滩村。如今,无论是走进农区大的行政村,还是走进小的村民小组,整齐的农家屋、硬化的道路、宽敞的文化广场都让来客眼前一亮,不由得感叹今日农家的美丽。2014年以来,海南区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加强了村屯绿化、美化和环境提升工程。自从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活动以来,农区的生产生活条件、生态环境和村容村貌都有了巨大改观,发展潜力也在进一步增强。


壮大农区产业



   在脱贫攻坚中,海南区找准传统扶贫模式的不足,对症下药,坚持把培育发展农区现代产业体系作为脱贫攻坚的务本之策和长效之举,将脱贫攻坚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积极探索“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扶贫新路子,力争每个村形成一种特色产业,把贫困群众拉进产业化链条,实现就业增收、脱贫致富。


   海南区引进、组建、扶持产业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为每村打造1个富民主导产业,确保贫困村、贫困户实现产业增收和稳定发展。赛汗乌素村依托阳光田宇公司,发展葡萄种植和乡村旅游业;渡口村依托地理位置优势,建设物流园区,发展规模化养殖;东兴村依托巴音宝、亮盛、保元等公司发展种植养殖业;万亩滩村依托西部环保有限公司盐碱地改造项目打造碱性有机食品种植基地,利用巴音湖开发特色旅游产业;一棵树村、四新村依托华盛绿能光伏科技大棚项目发展光伏农业;羊路井村根据本地农业产业特点重点发展养殖业。


   海南区与农业龙头企业、工业企业积极对接,积极开展就业扶贫工程,与阳光田宇公司达成用工协议,每年为贫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30个;与华盛绿能公司达成协议,为贫困户提供50栋免租大棚(3年),并免费提供技术支持。此外,海南区协调工业企业为贫困人口提供就业岗位63个、园林养护岗位36个,农业企业提供季节性岗位58个。对于有创业需求的,海南区通过建立精准扶贫专项基金、提供小额贴息贷款支持贫困人口创业,鼓励部分贫困户开展家庭农牧场、光伏创客园区、小型农家乐、民俗特色旅游产品制作、手工艺品制作等,对无劳动能力和因残、因病致贫的,通过政策兜底来保障。


   又是一年春风急,快把脱贫喜讯报。随着富民产业的不断壮大,农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日臻完善,各项惠民政策的落地生根,今年,海南区将基本实现全部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头上多年的“贫”帽子将不复存在。到2020年,海南区将实现高标准高水平脱贫目标,让更多的人过上幸福小康生活。

旧貌换新颜的万亩滩村。

光伏农业大棚内一派春色,既解决了农区居民就业,又成为现代农业的亮点。

葡萄产业的发展助力黄河村村民走向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