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家塘村 首页
浅谈南方地区鱼类的越冬

我国南方地区水产养殖每年越冬不太注重冬季管理,历年来鱼种、成鱼越冬掉膘高达20%~50%左右。因此在南方地区也要做好越冬前、越冬中、越冬后的管理工作是我国南方地区淡水养鱼业成败和盈利多少的关键。
    (一)越冬池的选择与修整
    越冬池的选择是鱼类安全越冬的首要条件,池塘环境、底质、水质的好坏是影响鱼类安全越冬成败的关键。越冬池应该是池底平坦,淤泥越少越好,最多不应超过20厘米,无水草或有少量水草、不漏水、水深不低于1.5米~2.0米。
    水源以河水、水库水,泉水皆可。泉水水温过高时应适当冷却,严禁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流入越冬池。
    条件不理想的越冬池,应严加修整。例如:水浅、塘泥过多的鱼塘,要将多余的淤泥清除干净,加高加固池埂,提高水位,同时也要尽量清除野杂鱼和杂草。
    (二)药物清塘消毒
    池塘经过一个养殖周期的使用后,由于残饵、未分解利用的肥料、鱼类粪便和浮游植物尸体等大量沉积池底后产生大量的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此时须全部清除干净。同时将池底的病原体也要清除杀灭。
    (三)原池塘作为越冬池要对水体进行消毒杀虫的处理。
    (四)改善越冬池生态环境。
   (五)越冬前加强鱼类饲养管理。为了保证越冬鱼体更加健壮肥满,在秋季鱼类大量摄食,积储脂肪以供越冬消耗,此时应多投脂肪、蛋白质高的饲料,以提高越冬鱼的耐寒力和对缺氧的适应力,从而能够大大的提高其越冬成活率。
    (六)为了预防越冬过程的鱼病和减少开春后的鱼病发病率。建议在越冬前投喂药饵。
    (七)越冬应激综合症的预防。若鱼类在越冬前抗应激能力很差,不耐运,建议投喂专门预防越冬应激综合症的药饵。
    越冬技术要点
    (一)适时放养,密度适中。越冬鱼类放养时间不宜太早,过早水温太高,鱼类游动活跃,拉网并塘时鱼体容易受伤,体质消耗太大,不利于越冬;过晚,水温过低,拉网容易冻伤,易患水霉病。越冬放养时间因地而异,一般水温在10℃左右为宜,不能低于8℃。
    越冬鱼的放养密度应根据水中溶氧量,鱼体大小,鱼的种类,水面大小和类型,管理措施等具体条件而定。一般静水池塘按照成鱼0.8公斤~1.4公斤/立方米水体的放养密度较适宜,鱼种(10厘米以上的规格鱼种)4万尾~6万尾/亩为好。
    (二)肥水越冬。根据近几年来我们反复试验研究,肥水越冬好处多多。其一,肥水条件下水温通常较瘦水水温高2℃~3℃。其二,肥水的藻相好,其光合作用强,则溶氧量高,水质不易变坏,也不容易缺氧泛池或泛库。其三,藻相好,对花白鲢的饵料充足,因此,坚持肥水越冬的情况下,经过一个冬天下来后,花白鲢会增重30%左右,而若瘦水越冬,则花白鲢会掉膘30%左右。故水库或池塘养鱼在冬天时一定要肥水越冬。一般在晴天光照好的情况下,一定不能忘记培藻。
    (三)加强越冬管理
    1、保证鱼类安全越冬,不仅要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而且应加强越冬管理。
    专人负责。及时检查越冬情况。经常检查越冬池有没有漏水现象,特别是流水越冬池的注排水水流是否畅通,会不会逃鱼。
    在越冬期间应定期检查水质、水色、池鱼活动情况,特别是定期测定水中溶氧量,一般每星期检查一次,春节后应每天检查一次。当池水溶氧降低到3毫克/升时,应采取增氧措施。观察水色和生物活动情况,当水色浑浊、变黑、有腥臭味,池边有浮游动物、虾、鱼等生物,是水质变坏缺氧的征兆。
    2、在晴天中午气温较高时,对吃食鱼类要投饲料,投喂比例按池鱼鱼体体重的0.2%~0.4%投喂。具体投喂量要视天气、光照、水体中溶氧高低而定。过去大多数养鱼户有一个误区,认为冬天水温较低鱼不吃食,不需要投喂饲料。其实在我国南方地区冬天水温大多数水温都在8℃~10℃左右。根据近几年我们总结研究结果,在我国南方地区冬天投喂饲料的回报率比在夏天投喂饲料的回报率高。其原因是,夏天水温高,那么鱼体体温也高,故鱼类所摄食的饲料很大一部分能量用于维持鱼体体温,用于增重的营养就减少,所以饵料回报率就低。反之,冬天水温较低,鱼体体温也低,那么鱼类所摄食的饲料很小部分能量用于维持鱼体体温,而大部分营养用于鱼体增重,故冬天的饵料回报率就很高。所以,只要冬天坚持在晴天中午投喂饲料,其结果是,经过4个月~5个月的越冬期后,其鱼体一般增重20%~30%,而不投喂饲料的则掉膘 20%~30%。
    3、定期注新水。水源方便的越冬池,应定期向越冬池注水,一般10天~15天注一次。具体多长时间注一次水,每次注多少,要依越冬池水位下降和溶氧情况来确定。
    4、在越冬池中放塑料管,在塑料管上打孔,将有孔的塑料管放在越冬池中,定时向池中打气增氧,效果很好。
    5、循环水增氧。在越冬池严重缺氧而又缺少水源时,可采取循环水增氧方法。该法是在越冬池用原池提水,使水在流动中增氧,然后再流入原池中。这种方法增氧效果很好,但是易使水温有所下降。因此,不能过量循环水,要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