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庄村 首页
唐河县“双创”攻坚力度大 颜值潜质两提升
 县财政资金投入6.7亿元,已建成“三馆一剧院”、广电中心等重点项目,三夹河口生态长廊规划3亿元、城北生态湿地建设2亿元、唐白河干流防洪治理9700万元已争取到位……
        如今,徜徉城市街区、唐河岸边,新落成的“三馆一剧院”盛装迎宾,新兴建的河心岛水秀项目魅力展现,新安装的交通护栏焕然一新,新开通的城市交通岛便捷安全,新开辟的公交线路风雨无阻……唐河的颜值和潜质频获点赞。
 
美丽宜居唐河县城。
 
上屯镇九色莲园生态基地 
 
唐河新区一隅 
 
东王集乡美丽乡村 
  幸福家园气象新
  和信农贸城投入使用,三里庄“马路市场”彻底取缔,新华南路终于还路于民;舒心园市场违建拆除,簇新的街道顺畅繁荣,舒心园从此更舒心;通达路占道经营整治,让通达路从此更通达……行走在唐河的大街小巷,处处可以感受到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和省级文明城市带来的新气象。

 “主要道路、区域实行重点管控,适时开展延时、错时执法,实现早中晚、节假日全时段、无缝化管理,让居民出行更方便,生活更幸福。在‘双创’大潮中,小县城也可以有大作为。”作为“双创”主体部门负责人,唐河县城管局局长赵新坡谈起了唐河县的“双创经”。

    唐河县十分珍惜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给予的“撤县设市”历史机遇,以“双创”活动为统领,持续优化管理措施,持续提升管理标准,持续开展综合整治,持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化解城市管理顽疾,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颜值,新型城镇化水平大幅提升。

  治理道路扬尘。中心城区主要街道保洁时间不低于16小时,一般街道保洁时间不低于12小时;有效整合现有环卫机械,严格执行“三洒水一冲洗”作业标准,道路洒水及冲洗作业面覆盖城区道路80%左右,道路清洁度和洒水降尘质量明显提升;同时,采取机械联合作业和人工辅助清扫相结合,主要道路机械化清扫率接近50%,达到“路见本色”标准。

  杜绝垃圾污染。以城区花园路、澄源路为试点,免费配发垃圾箱300余个,生活垃圾定时上门收集,做到垃圾不出户、不上路、不落地;加强环卫设施日常管护工作,定期清理保洁环卫设施;垃圾中转站实行封闭作业,制定规范运营管理制度,配备专人管理,定期消毒、冲洗,防止蚊蝇滋生,保持清洁无异味。提高公厕管理标准。严格执行《公厕管理百分制考评细则》,实行定岗定人、定标准、定费用、独立核算的管理模式,进一步强化了公厕的卫生清洁、冲洗消毒等日常作业管理规范,确保了公厕达标运行和开放时间。垃圾渗滤液系统全天候开机运行,并定期对MBR膜、反渗膜组件进行维护、保养,确保渗滤液及时处理。

  深化精细管理。抓难点顽症治理、抓道牙垫脚清理、抓道路冲洗作业、抓夜市摊点整治、抓“双创”氛围营造。围绕“双创”宣传工作,把“双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传统道德等文化元素融入其中,高标准打造了1500余米的“双创”文化长廊;抓“四街一区”示范点打造,以建设路部分路段为试点,粉刷墙体立面1200余平方米,入户门面喷漆100余平方米,并按照“统一尺寸、统一高度、统一材质”的标准,更新门面招牌11户25间,示范点打造工作全面完成

  提升基础设施。唐河县加快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结合“省级卫生县城”创建标准,确定今年新建公厕54座,垃圾中转站10座。目前,已建成或在建“星级公厕”8座,完成23座公厕选址;中转站建设主体完工1座,在建1座,完成选址4座。同时,在沪陕高速唐河站口新增生态环保公厕1座,并根据“双创”实际,因地制宜,逐步增加投入量。专业市场建设平稳,粪便处理厂建设进程加快,垃圾处理厂美化升级,去年6月份,唐河县生活垃圾处理厂顺利通过环评验收。

  “这次回来,最明显的感受是咱们县‘十里画廊、唐河夜游’的景色太赞了。”王飞定居在东莞,这次过年回唐河老家,他把家乡的变化用手机拍摄下来发到微信朋友圈,好友们纷纷点赞。

  如今,以产业为支撑、以文化添内涵、以商贸增活力、以碧水塑灵魂、以植绿造宜居的唐河城区,宛若一幅壮美的宜居宜业宜游的风情长卷,让人醉心其中、流连忘返。

  今年,唐河紧紧抓住省政府把中心城区纳入全省第一批实施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县这一重大机遇,以建设64平方公里、50万人口现代化中等城市为目标,按照“一环一带一新城,三区并进抓提升”的思路,多方筹措资金,强力推进城市重点项目建设,着力提升中心城区“两度两力”,开始向新的高度攀升。

  打通外环。新建澧水大桥、五里河大桥,打通城区西环(迎宾大道南延张店路口至澧水大桥段)、城区南环(油田至张店段东延大朱岗至常庄)、高速口至五里河大桥连接线,形成38公里的城市外环高速通道,实现唐河城区外环道路闭合。同时,全面提升外环绿化档次,示范带动全城绿化、四旁绿化、道路绿化,争创国家级园林县城。

  扮靓一带。围绕唐河10公里画廊旅游策划,升级改造滨河南路,新建龙山南路,启动万亩湿地公园建设,新建3个月季园,完成沅君文化园,配套两岸堤防、光亮、绿化工程,形成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城市新景观。

  开建新城。依托自然地理地貌,切实加强唐河生态保护和水源涵养,开展新区控制性规划和海绵城市建设工程规划,分批建设新区主干道、学校、医院等基础设施,打造城市生态圈和海绵城市示范区。探索实施“政府规划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建设”的新区区域性打包融资开发模式,全面拉动商贸、物流、房地产等产业发展,增强城市发展潜力。

  提升三区。行政文化服务区以突出唐河历史人文特色和打造精品工程为重点,融入大型建筑、城市雕塑、绿地游园等地标性景观,重点建设迎宾大道升级改造、第三供水厂、城市综合体、科技馆、雨污管网升级改造、公共停车场及人防工程等精品项目,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升级改造凤山地质公园,推进幸福里城中村改造项目。商贸居住区突出商务宜居功能,加速水木澜山、星都会、清华园棚户区改造项目,启动了宝塔广场区域棚户区改造和人民路南段旧城改造,新建成星辉游园、一高门前竹润清华园,实施都市花园防洪泄洪排水渠等一批内河管网改造工程,全面改善老城区人居环境。产业集聚区突出功能集合构建,持续提升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科学预留发展空间,打造经济增长极,着力实现产城融合。

  县财政资金投入6.7亿元,已建成“三馆一剧院”、广电中心等重点项目,三夹河口生态长廊规划3亿元、城北生态湿地建设2亿元、唐白河干流防洪治理9700万元已争取到位……眼下随着大批城市建设重点项目的快速启动,一个面貌更新、功能更全、建设更快的新唐河将呈现在世人面前!

  2月4日,沐浴着冬日午后的暖阳,记者走进唐河县上屯镇美丽乡村甘河湾村,整洁的乡村街道上,三五个孩童追逐嬉闹,几位老者在图书室悠闲看着书,谈论着去年的收成……
    步入唐河,传统的农业大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牲畜成规模圈养,垃圾每天有人清理,河道的水也变清了。”该县城郊乡村民孟令代高兴地聊起村里的变化。

  漫步唐河乡村,一条条宽敞大道连接村头巷尾,一座座农家小院错落有致,一盏盏节能路灯美观大方,一片片绿树青草一路延伸, 一道道文化长廊清新靓丽,一座座亭台楼榭新颖别致,如同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唐河大地。

  一年来,唐河美丽乡村建设遍地开花,亮点纷呈。全县确定的7个县级示范村规划标准高,推进速度快,大河屯五里埠、毕店夏庄、桐河吴庄等7个村基本达到示范村创建标准。3个县级示范集镇源潭刘岗、古城井楼和昝岗岗柳进一步完善了集镇基础设施建设和长效管理机制。51个示范村以县示范点为引领,不等不靠各自根据实际,各具特色的融入地方文化元素。全县各乡镇硬化村庄道路86千米,安装路灯6000余盏,铺设管网54千米,集镇及示范村铺设彩砖35万平方米,沿路沿线修建垃圾池或放置移动式垃圾箱1000余个,新修花池6万平方米,栽植各种风景树木23万余株,示范村绿化面积15万平方米,高标准修建广场25处,全面净化美化了农村环境。

  “村里美了,也更有味儿了!”家住大河屯王老庄的牛大爷非常自豪。去年,在大城市工作的孩子接老人去城里住,可他嫌城里的日子枯燥,住了没几天就迫不及待回村过自己的悠然日子了。
      唐河把“净而美”立为“硬尺子”。去年以来,各乡镇集中以清垃圾、清污水、清杂物为突破口,普遍开展农村垃圾杂物集中清运行动,对主次干道两侧、田间地头、村庄周围及河流、沟渠两岸的秸秆、垃圾、杂物等进行了集中清除,先后清运积存生活垃圾36000吨,道路两侧基本达到了无垃圾乱堆、无杂物挡道,村庄日常生产生活物品堆放规范,主要道路两侧干净整洁,达到了“三无一规范一眼净”标准。

  同时,唐河美丽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也不缺位。该县结合环境改善,在各村设置了卫生之窗,传播卫生健康知识,倡导生态环境健康文明的生活,大力开展文明户卫生评选,引导群众自觉参与活动之中,自觉改变生活陋习,提升文明素质,教育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文体活动也变得丰富多彩,县里在桐寨铺举行了科技文化教育三下乡启动仪式,开展送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进农村活动60余场,配送科技文化图书6500余册,举办大型文艺演出30余场;各社区通过邀请老师培训、比赛推进等方式,有效汇集文化资源,延伸文化广场的服务功能、提高居民参与广场文化的积极性,宣传创建文明村镇带来的变化,使村文化广场真正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阵地。

      去年,唐河县黑龙镇被评为省级文明镇,桐河乡李司庄村被评为省级文明村,全县建成了101个农村人居环境改善达标村、51个示范村和312国道示范线路,被评为全市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移民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深化,在全市移民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评比中位居第二,按时完成县级自验,省级初验被评为先进。

  春色宜人美如画,乡村美景靓农家。行走在唐河和谐美丽的乡村,一幅幅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扑面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