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溪村 首页
坏的少丢的少 常德公共自行车运营健康有序

2月15日,福建莆田的共享自行车业务开展才半个月,投放车辆就丢失近80%,导致投资方崩溃欲撤资。与此同时,全国各地投入的共享自行车的种种乱象更是将国民素质的讨论推上了风口浪尖。常德市的公共自行车升级改造之后试运行,到目前为止已将近半年时间,整体运行却是健康有序。同样都是公共自行车,为何在常德运行很平稳?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分析。

 制度有保障,常德公共自行车运营健康有序

  常德公共自行车升级改造之后,于2016年10月开始试运行,改造后车辆新增至3550辆,站点有156个。其中,江北城区121个,鼎城区20个,常德经开区15个,全面覆盖市城区,日最高租用量达到1.8万次。目前整体运行健康有序,车辆损毁和丢失的情况很少发生。

  对此,公共自行车运营方常德市七七七运输服务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与常德市民素质的提升有关,但主要的是顶层制度设计以及技术保障。

  首先是公共自行车押金制度。租车时市民需缴纳200元保证金和100元超时准备金。之前在外省发生过一件事,因免押金,投入使用的7万多辆自行车一下丢失了大部分,只剩下2万多辆。鉴于此,公司运营的时候决定收取200元押金。一辆自行车的成本虽然要1000多元,但不法分子转手当废品卖还拿不到200元,这样就能减少一些人违法的念头,也能增加租车者本人的责任心。

  其次是公共自行车不带锁的设计。直到今天还有人认为自行车不带锁不方便,但是不带锁能增加自行车的流通率,避免个人长时间占用,减少丢失。以往外地的情况是,不少车辆锁在路边时被小偷偷走,甚至出现过株洲的车辆在外省被发现的情况。当然,为了方便群众,目前公司在增加用车站点方面已经下了功夫。

  最后就是对公共自行车进行质量升级。运营方虽不可能保证每个使用者都能像爱惜自己财产那样爱惜公共自行车,但可以从技术手段上延长自行车使用寿命。现在的车辆选用的是更轻便耐用的铝合金车架,免充气、免维护的实心车胎,防锈防盗的配件,很多是一体化的设计。铝合金框架的脚踏带轴承,损坏情况已经大大减小。

  公共自行车,更需要的是制度建设

  记者了解到,常德的自行车叫公共自行车,而外地那些经常丢失损坏的叫共享自行车。共享自行车、公共自行车虽都定位为“共”,但实际运营却存在区别。公共自行车是市政公益工程,使用者有较长的免费时间。共享自行车在国内外做得比较有名的有摩拜、ofo等,属于企业行为,会对使用者收取多少不等的用车费用。

  另外一个最大的区别是,共享自行车取消了“停车桩”,取消了对单车统一停放、统一入锁的要求,让原本受到限制的取车和停车变得简单。其随取随骑的便捷性优于公共自行车,不用了就可以直接交给下一位最近的使用者,无需跑到站点去还车。理论上,共享自行车这种模式无疑更先进,对使用者来说更方便,应该更受到欢迎,但实际上却非常考验人性。目前国内外报道的车辆损坏丢失最多的就是这种模式。有的人还车只图自己方便,直接将车辆放在机动车道、盲道、绿化带、商家大门口,或者藏起来下次租。没有“停车柱”的保护,车辆也容易被人偷走,更有甚者,比如看到停在路边的自行车手痒痒,将其丢到了江里,还有将其烧毁的新闻爆出。

  为什么离开了“停车桩”的统一停放、管理,依靠人们自觉的自行车共享项目的道德风险会骤然上升?共享自行车和公共自行车究竟哪种模式更好?湖南文理学院社会学教授黄向阳表示,从理论上说,共享自行车比公共自行车更好,更能体现共享发展理念,而且共享自行车比公共自行车更节约成本,更符合绿色发展理念。因此从节约成本、方便群众的角度来说,个人更欣赏共享自行车。但共享自行车的方便是建立在所有使用者自律的基础上,需要高度的道德自觉,而这在现阶段还难以成为现实。这里要明白,并非说整体道德不行,一个群体中只要有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的人不遵守自律约定,共享就难以为继。常德公共自行车的成功在于用制度规范行为,“停车桩”的背后是实名的约束。也许,今天我们更需要的是制度建设,而不要轻易考验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