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江街道 首页
追溯时光印记,千年贡品——黄岩“本地早蜜桔”你所不知道的
很多事物,一直在你身边。
你却以为新鲜的外来者更好,一直漠视了它用那么冗长时间沉淀下来的价值。

对于“本地早蜜桔”,作为土生土长的黄岩人,我就是这样。


他叫老彭,黄岩澄江凤洋村人,种了一辈子橘子,祖传的种橘子能手。

他跟我讲了很多故事。


年轻的侄儿定居在杭州,会把另外一个牌子的蜜桔藏在冰箱里善存,留给客人吃。黄岩蜜桔往往放在外面,自家人随意吃吃。老彭不解,或还有不甘,亲自送了一箱自家种的“本地早蜜桔”过去,侄子吃后表示:甚好!往后每年十二月份“本地早蜜桔”成熟时,都得送好几箱给杭州侄子,送少了还不肯。


我不解,一箱“本地早蜜桔”就完全逆转了一个年轻人的口味?


老彭随手从框里掰开一个橘子,让我闻,一股幽然清香扑鼻而来。

又顺手拿起另外一个橘子,细细抚过它的表皮,说:你看,好的橘子纹路缜密,捏一捏都能感觉到里面果实的饱满。

我吃了一个,挺甜的,具体没感觉出来什么。

老彭说他那侄子之前买的不是正宗黄岩“本地早蜜桔”。于是对这片土地拥有近于偏执情感的老彭,给我讲起了“本地早蜜桔”的故事。


黄岩柑橘栽培历史悠久,约在公元前3世纪就有柑橘记载,距今已有2300年。

早在唐朝,蜜桔(乳柑)就成为了朝廷的贡品。唐宰相武元衡《送吴侍御司马赴台州》诗云:“风景轻吴会,文章变越瑶。烟林繁橘柚,云海浩波涛。”

经过先人千年的培植和经营,黄岩蜜桔在得天独厚的种植条件下,享誉中外。元初林昉在《柑子记》里用浓重的笔墨,描绘了乳柑的美艳,他说“台之州为县五,乳橘独产于黄岩,黄岩之乡十有二而产,独美于备礼之断江(今头陀和澄江这一带)。断江之柑,其肌泽,其臭馥,其肉素,其脉络外附,其核细以稀,其味甘以永。”


后来,人们从乳橘(乳柑)中分离培育出了水分更足,化渣性更好,口感更甘甜,品质更好的“本地早蜜桔”品种。“本地早蜜桔”从出现到1990年的鼎盛期,约莫有一两百年了,期间它出口苏联、东南亚等地,远销加拿大。

坊间说,那会儿黄岩农户每家只能自留50斤蜜桔,罐头厂不允许使用“本地早蜜桔”当做原料。当年黄岩被苏联称为“绿色钢都”,橘子可以拿到苏联换钢铁机械。当年种橘子能手讨老婆都容易许多。总之就是,高度膨胀和鼎盛,很受欢迎。

老彭在描述这些事时,脸上满满地自豪感。他还跟我讲了个小故事:那年他还是农粮站的一名工作人员,工资34元,他家有几亩橘,光橘子就卖了3400多元。享誉中外并不只是说说而已。


然而……

现代工业的发展,能种橘子的地越来越少,农民都去当了工人,渐渐老去的种橘户缺乏良好技术指导。加上种植户田地分散,种植成本高,种植收益底下,“本地早蜜桔”慢慢走向下坡路。

百年的兴衰,时光的变迁,从老人口中慢慢倾诉出来,我真的放佛看见了那些画面,也是一阵伤感。


老彭提议带我去看经过地方政府土地整合,经营策略整顿指导,市场承包经营管理后的橘园和百年老橘树。

他说目前黄岩当地政府已重新将“本地早蜜桔”作为振兴黄岩柑橘业的拳头品种而加以全方位推广开发,以保留并发扬黄岩蜜桔的独特个性。


进入橘园,黄灿灿鸭蛋大小的“本地早蜜桔”挂满了枝头,不知为何,我居然想到了“苍翠欲滴”这个完全不相关的词,可能是每个橘子看上去都含了极高的水分吧。

老彭说,黄岩“本地早蜜桔”是以其“色、香、味”三绝,饮誉海内外。真正能吃到正宗黄岩“本地早蜜桔”的人,无不对之津津乐道。他边说着话,边随意地摘了一些橘子,叮嘱我好好感受下。


阳光很好,学着老彭的样子随心摘下一个橘子,清香幽幽。用指甲轻轻划一下橘皮,清香散漫开来,老彭说这是检验是否为正宗“本地早蜜桔”的好方法,不正宗的不会拥有这么自然的清香。还有一个鉴别方法就是看外形,“本地早蜜桔”个小,相比较其它橘子看起来比较圆润,像个小灯笼,汁胞柔软多汁,轻轻捏一捏果实就能感受到里面的紧实,一般直径5公分左右的为最好。

慢慢走着、走着……有点沉醉了,满眼满眼的橙。说句脸红的话,土生土长的黄岩人,真真没见过这样的景象。


还在流连,老彭说带我去看几十年的老橘树,是他家的。

我无法形容站在树下的那种感受。一小片橘林里全是在这土地上生长了几十年的老橘树,这些树陪着老彭成长、老去……树上挂满了小黄灯笼,心里是满满的喜悦感。



老彭说,橘树越老结出来的果实就越好吃。


我问老彭,能种出如此丰收的橘树来,很有成就感吧。老彭的自豪感又上来了,操着一口黄岩式普通话,叽叽呱呱开讲。

他说以前老百姓不懂,以为多施肥果实就会多长,结果适得其反。什么时候施肥,施多少肥料;什么时候打药,打多少的药量,都是有严格控制的。现在都讲究低药和有机肥,施肥多了,药控制不好,直接影响橘子的品质和产量。


而且他们现在培植了接近于无核的第N代“本地早蜜桔”,保留“本地早蜜桔”优点的同时,也不怕孩子吃会不小心噎到。

慢悠悠地听着,就来到了另外一个村。

入村都是橘子,屋舍夹杂在橘树间。老彭介绍,目前黄岩“本地早蜜桔”栽培面积15000亩左右,除了刚才看到的大面积橘园外,基本都种在屋舍旁,年产量25000吨左右。(哈哈~所以很多人买到冒充货)

乡间小路,村人正开着小三轮车采摘橘子。老彭说,黄岩“本地早蜜桔”现在摘了,要放家里十来天,然后再吃最好。一般12月份到元旦前后采摘的最好吃,那时的橘子完全程度了,甜度也最高。


记得小时候家里的橘子吃不掉就烂了,老彭说“本地早蜜桔”因果实紧致,所以常温下可以存放两三个月,除了口感会变,一般不会烂的。他还说他们每年运橘子去参加农博会,卖不完又运回来,来回折腾都不会坏,这都得益于这个品种的品质。

走到百年老橘树旁时,老彭碰到了熟人,也是祖传的种橘能手。现场看到的这颗树,比刚才的老树更大,枝头上挂的黄灯笼更多,老彭说今年就这一棵树就能有七八百斤。

我问老彭,为什么橘树墩子都高一点的?

老彭说这是祖传的“高墩”栽培方法,流传也有上百上千年了。现代的一些新栽培方法,都是由“高墩”栽培演变而来。

一不注意,老伯就摘满了两小筐橘子。

很荣幸,借着工作机会,让我学到了有关黄岩“本地早蜜桔”的知识,这是一种从未有过的体验。

一直在大人口中,在外乡人口中听到:黄岩蜜桔名头响,黄岩蜜桔好。但到底好在哪里,今天,我终于知道了。此后,如果再听到人夸黄岩“本地早蜜桔”如何如何好,我想我会更欣然自得地去接受,毕竟这一方孕育了我的水土,也孕育了这独特的“黄岩本地早”!

吃过午饭后,老彭带我去溜达了一圈黄岩柑橘博物馆。空旷的博物馆,尘灰在空气中耀武扬威。我问老彭,平时很少人来吗?老彭说:前不久的柑橘节刚做过活动。

细细看那些由文化人整理出来,关于蜜桔的历史、记录、考究、介绍。

想着,那些美好的历史,就犹如黄岩“本地早蜜桔”的前身今世,不该被尘土遮住了光华,所以写下此文。

珍爱你身边本就拥有的,时间长河里留存下来的,都是好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