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桥社区 首页
你知道吗?这些都是我们宁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自2005年以来,宁乡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多次非遗资源普查工作,到目前止,已有麻山锣鼓、宁乡山歌、宁乡皮影戏、唐市金银首饰加工技艺和宁乡花鼓戏5个项目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沩山擂茶、对子花鼓、周氏双龙舞等10个项目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这些传统技艺,都是在宁乡土地上历史与文化的精粹。那么,你知道这些已经列入省级非遗名录的传统技艺,到底是什么吗?

麻山锣鼓

宁乡麻山锣鼓是宁乡境内流传的一种民间吹打乐,因发源于麻山一带而得名。

麻山锣鼓所用乐器基本为大小唢呐、笛子、竹引子、管、堂鼓、汉钞、锣、小锣、云锣、大筒、中胡、统胡等。格调清新,秀丽大方,节奏变化多样,富有一定韵律,并且每个曲牌都冠以形象生动的名字,既可室内演奏,也能在室外行进中演奏。

或记事,或叙景,共有104首曲牌,以名师开班传艺为主要传承方式,至今已少有年轻人去学习。

宁乡山歌

山歌的歌词灵活多样,均来自于人们的生活生产,情真质朴,生动诙谐。其特点是每首歌有五句组成,歌词形式多为七字,讲求平仄、押韵,但并非全部的字都严格要求平仄。内容大多以情歌为主。1986-87年,宁乡县共搜集山歌4000多首。

“山歌易唱口难开,石榴好吃树难栽,杨梅子好吃高山有,鲤鱼好吃在深潭,姣莲妹子好耍在娘家。”山歌既是当地民众的一种民间文化娱乐,也是一种男女感情表达的方式。

宁乡皮影戏

皮影戏在宁乡的盛行最早可追溯到清代,在继承了传统的传影手法的基础上,宁乡皮影不断丰富内容,改变皮影传播的表示和表现方法,形成宁乡特色。

宁乡皮影表演一般3-4人组成班子,牛皮制作模型,二人操作影型,其余演奏文武场面,音乐以湘剧南北路和花鼓戏曲调为主,主要用于酬神、还愿和贺寿。

唐市金银首饰加工技艺

宁乡小集镇唐市,以 “章子客”打遍天下,流行于全国。

唐市的首饰加工起源于宋代,千余年来,唐市金银首饰加工技艺从木质章开始,在继承、改革与发展创新上进行了重大突破,逐渐发展为刻铜、铝章子,最后形成了金银首饰加工的技艺。著名金银首饰品牌张万福、克拉海洋的创办者,都是从唐市章子客起家。

唐市金银首饰加工技艺以家族传承为主,父传子,兄传弟,小小的唐市就有两万多章子客。凭借一双巧手, “唐市章子”的名号遍布全国,更“打”出国门,“打”到了俄罗斯、蒙古、越南、老挝、马来西亚等国家。

宁乡花鼓戏

宁乡是湖南花鼓戏的摇篮,为湖南花鼓戏三大发源地之一。宁乡花鼓戏产生于清代中期,广泛流行湖南各地,是一个艺术风格独特、群众基础深厚、地域特色鲜明、生活气息浓郁的地方小戏剧种,是浓缩了广大宁乡人民一百余年的情感,是湖湘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流行于湖湘大地的六路花鼓戏流派唱腔都是以宁乡方言为统一的舞台语言,可见宁乡花鼓对湖南花鼓戏的形成发展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2月16日,省文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帆一行对宁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行了调研。副县长钟利仁参加调研。

张帆一行先后实地走访了灰汤·相里、资福窑里、坝塘镇娄山鼓基地,详细了解了灰汤·相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周活动筹备情况、资福窑里陶烧制技艺和娄山鼓制作技艺,并现场观摩了《麻山锣鼓》、《对子花鼓》、《宁乡花鼓戏》演奏及表演,听取了我县非遗保护工作情况汇报,并充分肯定了我县的非遗保护工作。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离不开我们的传承和发扬。希望有更多人给予非遗关注和支持。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宁乡的这片土地上更加灿烂!

来源微信号:宁乡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