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溪镇 首页
三明大田"五个一"扎实推进"农村幸福家园"行动计划

      近年来,三明市大田县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目标,按照“五个一”建设要求,扎实推进“农村幸福家园”行动计划,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幸福大田”,不断提升农村基层干部群众的幸福指数。

      建设一支素质过硬的村级组织。一是把培养和造就一批优秀干部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全面提高干部素质,增强他们为民办实事、办好事、谋发展的本领。充分发挥村“两委”班子的示范带动作用,注重把思想政治素质好,组织能力强、带富能力强、文化水平高、群众信任的民间骨干吸收到村两委班子,增强村两委班子活力,提升村级服务水平。县里立足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增强村"两委"班子活力,更好地实现为基层党员群众服务的宗旨,将大学生村官作为培养、补充村级组织成员的重要来源,积极鼓励、引导、推荐符合条件的大学生村官参与村"两委"班子成员竞选,接受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群众的检验,既优化了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也拓展了大学生村官的成长空间,据统计全县有三分之一村官参加村两委竞选,进入村级领导班子,增强村级班子战斗力。二是强化党员文化、科技队伍建设。以村级党组织为单位,强化政治引领,把文艺爱好者、科技人员以及民间骨干的党员集中起来,通过平等、自愿的原则,自由组建党员文艺、科技志愿服务队伍,活跃在田里山头、农户家中。三是提升村级组织服务质量水平。依托村级活动室,建立“一站式”便民服务站,全面实行村级服务坐班制管理。为新农村建设,实施“农村幸福家园”提供组织保障。

      营造一个整洁靓丽的人居环境。一是在制度规范上“求突破”。以村规民约的形式,充分发挥党支部、村委会作用,强化整治措施,努力提高基层群众主动性和自觉性,形成共同治理、共同监督、共同受益的良性互动机制。二是在宣传教育上“出实招”。采取村级广播播报、张贴标语、召开会议、上门宣讲等多形式,广泛宣传整治环境卫生的重要意义,增强群众环境保护意识,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良好氛围。三是在综合治理上“求实效”。以开展“农村幸福家园”为契机,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治理,重点整治“污水乱泼、垃圾乱倒、粪土乱堆、杂草乱跺、畜禽乱跑”问题,抓好“庭院净化、环境绿化、道路硬化、村道亮化”比如桃源镇蓝玉村,为了使自己的家园能够得到美化,村民们都积极参与、支持,“户户参与,人人动手”,广大村民成了乡村整治的主体。清理河道时,村民自觉将菜拔了,让出地来搞整治;一条长800米的烟基路铺设混凝土,所需田块村民全部无偿让出;铺路所需鹅卵石大多是村民们从河道挑来,村里只支付些水泥、沙子的材料钱及村民挑石子的工钱,每平方造价不足60元,所筹资金达到了四两拨千斤之效。修建两个农民休闲广场时,原先都是菜地,镇村干部组织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商议后,仅用一周时间做通了32户村民的思想工作,只补偿了点青苗费,村民出地,村里出钱,不到两个月就建成了休闲广场。村里还修建了一座农民公园,铺设2.8公里的鹅卵石台阶,沿途所用到的林地、林木,村民全部无偿贡献。过整治,蓝玉村已经成为村民的美丽家园,小桥流水,绿树相伴的蓝玉人正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齐心描绘出美丽的新蓝玉。

      搭建一座沟通桥梁的暖心工程。一是整合力量资源,变祭祀祠堂为文化祠堂。充分利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和闲置资产,采取盘活存量、调整置换、集中利用等方式修建村级文化阵地。把全县主要姓氏农村祠堂加以改造,变农村祠堂为文明新风传播新殿堂,使之成为红色文化、两岸交流、家训文化、戏曲文化、旅游文化、孝道文化传播的新殿堂。二是搭建信息交流平台。立足农村实际,利用远程教育站点建立留守儿童暖心工程,积极为留守儿童和外出务工家长搭建沟通交流平台。发同时定期邀请学校老师、回乡大学生村官对儿童进行教育辅导、心理疏导,促进儿童健康成长。谢洋乡通过暖心工程,结合小城镇总体规划,提出“茶香小镇”建设目标,实施大规划小突破,提出“三和新村”建设美丽构想,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赞成。在三和小区规划的制定过程中,无论从小区修建性规划到新村征迁方案,无论从补偿标准到户型设计、层高限定和建筑格调,都以问卷调查、各类代表座谈会、村民一事一议等形式广泛征求民众意见,规划的最终方案提交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后方付诸实施。项目的决策、建设过程围绕“顺民意、得民心、谋民福”这一“三民”主线推进,获得了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由于农民群众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建议权,体现广大群众的集体意愿,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了力量源泉。

      配强一支彰显特色的文化队伍。以组织建设为抓手,配强配齐文化队伍,首先认真抓好基层文化专职队伍建设,建立专职文化干部培训制度,定期开展教育培训和交流锻炼。其次做好县属文化事业单位和1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在职人员服务专题培训,提高整体业务水平;再次健全村级文化协管员工作机制,配齐全县273个行政村(社区)文化协管员。重视发现和培养扎根乡土的文化骨干、文化能人、民间文化传承人,鼓励业余和民间文艺团体健康发展。目前全县各类文艺培训机构30多个,南音社团、汉越剧团、舞狮队、秧歌队等已成为农村文化服务的有益补充。成立大田县文化志愿者服务队,制定并实施《大田县文化志愿者管理制度和《大田县文化志愿者服务队工作方案》,并成功招募800多名文化志愿者。屏山乡结合自身实际,组织开展了“三进家庭”,文化进家庭、传统美德教育进家庭、移风易俗教育进家庭等为主要内容的“文明乡风进农家”活动,促进了乡风文明程度的提高。这个乡的屏山村办起了“农民俱乐部”,村里购买了扬琴、二胡、笛子等乐器,成立了农村钢管乐队、舞狮队等。组建了农民娱乐部。在春节、元宵、端午等传统节日,开展舞龙、迎花灯、舞狮、戏曲等文体活动,在为乡村群众义务服务的同时,弘扬传统文化,倡导文明新风。建设镇文化站组建“草根乐队”,每逢节假日登上百姓舞台,为群众演唱。

      构建一个文明和谐的邻里关系。一是继续开展“文明村、文明户”评比活动。突出以关爱农村留守人员和空巢老人为重点,广泛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扶贫济困、扶老助残等活动,定期举办“好夫妻、好婆媳、好儿女、好父母、好邻居”等评比活动,形成“亲帮亲、邻帮邻、互帮互爱、守望相助”的和谐氛围。二是推行勤俭节约管理模式。提倡红白喜事集中办理、禁止滥办酒席、限炮禁炮,减轻群众负担、减少环境污染、减少安全隐患。三是开展“道德讲堂”宣传活动。大力开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宣讲活动,注重宣讲身边典型的事迹,弘扬真善美、摒弃假恶丑,引导村民破除迷信,远离邪教、移风易俗、崇尚科学。开展道德模范先进典型进社区、进农村活动,这当中有三十五年如一日照顾侄子的好婶婶—杨梅香;有花甲老人八年捐资200多万元热心公益事业---陈兴光;有用爱心撑起小叔子家----罗小梅;有四十五年彰显人性光芒好母亲---刘幼英。通过道德讲堂平台,用身边的人,讲述身边的事。今年以来,全县各乡镇已开展道德宣讲148次,参与群众12300多人,提升了广大干部群众道德素质。

      (大田县委文明办   高上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