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肖村 首页
文化扶贫 助推农民致富增收

甘肃省坚持以“乡村舞台”和“文化集市”建设为抓手,大力实施文化精准扶贫,有效助推贫困地区群众致富增收。“乡村舞台”建设方面,自启动以来共投入27亿多元,完成14005个行政村建设任务,占全省行政村的87%。全省6220个建档立卡的贫困村,完成了4600个贫困村“乡村舞台”(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任务,占贫困村总数的74%。“文化集市”建设方成,截至今年上半年,新建文化集市固定经营点30家,总数达到72家;新建文化集市生产加工基地33家,总数达到93家。实现销售收入5.6亿元,利润1.9亿元,带动7.45万余农户参与生产加工和销售。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文化设施得到有效改善。按照“整合基层宣传文化、党员教育、体育健身、科技普及等文化资源,构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要求,以“乡村舞台”和“文化集市”建设为载体,累计筹资7亿多元投入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完成了443个乡镇文化站达标建设任务,建成了4600个贫困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泾川县党原乡坷咾村自实施“乡村舞台”建设以来,建成了2000多平米的文化广场、200多平米的村文化活动室和电子阅览室,配备了1000多册图书、10多件音乐器材、5台电脑和20多件健身器材,使农村群众文化活动有了固定队伍、便利场所、娱乐设施、活动保障,实现了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经常化、固定化。

二、加大文化服务供给力度,群众文化权益得到有效保障。把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群众作为文化服务的重点服务对象,实施“文化进村入户暖心工程”,组织文化服务单位、文化志愿者面向基层农村、边远山区、偏远牧区和边穷地区“三留守人员”等特殊群体,广泛开展“千台大戏送农村”、“百姓文化广场惠民演出日”、“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图书漂流”等文化惠民服务活动。自去年以来,面向全省老少边穷地区群众共举办文艺演出、电影放映、书画展览等活动16000余场次,送图书、送书画等服务达到30000多人次,极大地满足了贫困地区群众精神文化需求。针对卓尼县尼巴乡尼巴村、江车村等地群众文化生活缺乏的现状,甘肃省图书馆等单位针对当地450户群众的文化需求,量身打造藏文版“文化资源包”并送到群众家中,受到了基层群众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实现了文化服务对象精准、项目精准、需求精准。定西市依托“科普大篷车”、“千台大戏送农村”、“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惠民活动,全市共举办社火、文艺晚会、篮球赛、秦腔表演和广场舞等各类文化体育健身活动8000多场次,参与人员达到22000多人次,观众约达110万人次。

三、实施文化智力精准帮扶,群众致富能力得到有效提高。甘肃把智力扶贫作为文化服务工作重大任务,坚持以“乡村舞台”和“文化集市”建设为载体,把科技普及、法制宣传、卫生健康等活动作为农村文化服务的重要内容,按照群众生产生活需求开展便民、利民、惠民服务,帮助群众提高脱贫致富的能力。全省依托“乡村舞台”,举办种养殖实用技术培训、扶贫政策宣传、劳务涉法知识咨询、卫生保健讲座、道德讲堂、党员教育等活动近4万场次,开展送科技、送展演等服务2000余次。定西市建成了9座书画、剪纸、洮砚、奇石等文化集市(生产基地),通过大力扶持通渭悦心国际书画村、陇西县昊翰文化发展中心项目等重点文化项目建设,不断提升文化产业品牌影响力,截至目前,全市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达55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达12人,建成画廊700多家。

四、促进文化产业不断发展,文化产业比重有效提升。把“乡村舞台”、“文化集市”建设与“农家乐”等村级旅游示范点结合起来,促进农村特色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拓展农村群众致富渠道。自2014年以来,甘肃省投入组建了新华飞天文化集市商贸有限公司及14个分公司,建成“文化集市”固定经营店72个,文化集市生产加工基地93个,全省农村文化产品销售总额突破12.4亿元,带动7.2万户农民群众加入文化产品加工行业,拉动了全省农村经济增长、促进了农民增收作。庆阳市积极发挥48个文化集市试点村的辐射作用和8条文化集市特色街的示范带动作用,形成了试点村辐射带动、特色街汇聚优势的格局,西峰区后官寨镇南佐村文化集市产品远销德国、新西兰等国家,庆阳凌云服饰集团建立了“甘肃丝绸之路迪拜国际文化集市—庆阳香包常态展销馆”,为庆阳乃至甘肃省民营文化企业开辟了全国和海外贸易渠道。定西市岷县组建万龙工艺美术有限责任公司,在洮河北岸规划筹建建筑面积880亩投资13.6亿元,集文化、旅游、商务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文化产业园区。

来源:三农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