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村 首页
老人出行如何能更舒心

逾2.2亿人口的老年群体,日益凸显出行难问题。这不单单是个交通问题,更是事关老年人社会参与度的社会问题。如何为这一日益庞大的群体提供出行便利?城市建设中多一份爱,普及无障碍设施,安装专用电动扶梯,开辟“绿色通道”;交通规划中多一份爱,信号灯的设置,充分考虑老人需要,并在较宽马路划出“安全岛”;科技创新中多一份爱,开发易被老年人掌握的网约车软件,让老人告别招手打车难……

随着社会人口逐渐老龄化,老年人因视力、听力不佳,腿脚不便、行动缓慢等引起的出行难问题逐步显露。滴滴公司日前发布的《2016年老人出行习惯调查报告》显示,近两成老人遇出行难时放弃出门,50到70岁的人群集中反映出行存在难题。如何针对老年人的群体特点,给他们提供出行便利?这考验着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

无障碍设施欠缺

■各部门“九龙治水”,无障碍设施建设实施项目不多

以人为本是关键

■抓监管,严审批,为老年人参与社会生活创造良好条件

“老年人出行难问题必须加以重视。”同济大学原副校长杨东援教授说,“首先要做的,是有关部门或社会组织进行细致的调查研究,明确老年人出行的特殊需求,有的放矢地进行专项规划;其次,老年人交通设施的改善更要和医护设施、养老设施、娱乐设施等社会服务结合在一起。”他举例说,有的国家重视对老年人日常生活圈的培植,在距离大概30分钟路程的社区内,配备小型养老护理服务设施;欧美一些国家,社区会有专门的公交车,可以将老人连同轮椅顺利送到公园、医院等公共场所。

“社会各界对无障碍环境的认知度也在提高,从开始简单要求建筑物有坡道、扶手,到如今对内部卫生间、电梯、服务台等设施的无障碍规划。”高波说,西宁各部门还需要真正统筹一体,提高公共交通无障碍设备配置水平,逐步实现城市交通无障碍化,为老年人参与社会生活创造良好条件。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青原区云中云编辑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