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和街道 首页
京津冀品种联审共推 助力农业结构调整

央视网消息,为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系列论述,自2014年起京津冀沪渝五家省级种子管理机构共同建立种业协同发展机制,在此合作框架下,结合行政区域毗邻、生态条件相似的优势,京津冀三省(市)种子管理部门探索建立了京津冀一体化农作物品种审定机制主要、跨省市农作物新品种联合展示、及种业科技项目联合攻关、跨区域联合执法等合作机制,共同凝聚籽种产业发展合力。


其中,自2015年开始实施的京津冀一体化农作物品种审定机制,作为一项重要的制度创新,打破行政区域间的藩篱,减少企业品种审定周期和成本,开创了国内相邻省市品种联合审定的先河,为2016年新修订的《种子法》第20条提供了立法启示和实践基础。两年来,京津冀三省(市)种子管理部门共同制定多项政策文件,不断完善和细化一体化审定制度,并按年度组织落实了冬小麦、夏播玉米和水稻品种联合区域试验。目前,已完成两年京津冀冬小麦、夏玉米品种联合试验以及第一年水稻联合试验,初步筛选出丰产稳产性较好的四个小麦品种和五个玉米品种。2017年即可产生第一批京津冀联合审定品种。


自2015年起,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一直强调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在京津冀地区,农业发展数量与质量、成本与效益、生产发展与水资源环境约束等矛盾日益凸显,亟待新品种、新技术来支持农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效节水农业。作为京津冀地区第一大粮食作物的玉米也迫切需要新品种更新换代。早熟夏玉米种植区域覆盖北京、天津以及河北廊坊、唐山、秦皇岛、沧州、保定的部分夏玉米种植区域,种植面积约1500万亩左右。目前该区域主要种植的玉米品种应用年限较长,种性退化,生育期偏长,不能很好的适应机械化籽粒直收和抗旱节水的需要。


通过综合考量品种的早熟性、丰产性、品质、抗倒性、抗旱性、适于机械化籽粒收获等性状,京津冀三省(市)种子管理部门从北京育种单位自主创新育成的玉米新品种中筛选出机收抗旱新品种“京农科728”和抗旱新品种“旺禾8号”,以“京津冀夏玉米机收抗旱新品种及配套技术示范”项目为纽带,充分发挥京、津、冀三地种业联动合作机制,大力在京津冀地区示范推广新品种:由三省市种子管理机构在京津冀三地组织安排示范田10万亩,其中“京农科728”8万亩,包括千亩展示区8个、百亩攻关方10个;“旺禾8号”2万亩,包括千亩展示区4个、百亩攻关方10个。并同步开展新品种高产高效制种技术和栽培技术研究,以实现良种良法配套。经过三地种子管理部门的共同努力,“京农科728”和“旺禾8号”今年在京津冀三省市的总种植面积已达到400万亩,累计增加经济效益近4亿元。


京津冀种业联审共推机制既加速北京种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扩大北京优势玉米品种的辐射效应,促进北京籽种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同时可优化京津冀玉米品种布局,提高京津冀玉米生产水平,带动京津冀农民增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