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井街道 首页
勇于担当精准发力 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义和镇宝一村位置偏远,种植结构单一,基础设施落后,群众收入长期处于较低水平,无集体收入。自2015年7月东营市第18批下派帮扶工作开展以来,东营市发改委下派帮扶第一书记张秀忠迅速转变角色,积极融入基层,查民情、熟政策,做到身入、心入、情入,科学谋划、主动作为,实施了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好项目,在一年的帮扶工作中,帮扶村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协调资金1000万元建设农村光伏发电项目,摸索了一条“输血帮扶”向“自我造血”发展的精准帮扶新路子。

高度重视,科学制定扶贫方案

义和镇宝一村位于三县交界之地,位置偏远,生产生活设施落后,村民经济收入主要依靠传统农业,处于较低水平。

委党组始终把下派帮扶工作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帮扶任务确定后,立即明确“硬选人、选硬人”原则,想方设法克服工作任务繁重,人手捉襟见肘的困难,抽调精干科长和海归博士配齐配强驻村力量。坚持汇聚众智众力,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交流,组织到村调研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委内领导干部及各科室、单位意见建议30余条,结合村情实际,逐条研究,选择吸收,群策群力共同确定帮扶思路和工作计划。按照“前方出题目,后方做文章”的思路,把下派帮扶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党组4次听取驻村组汇报,对有关帮扶工作与项目事宜进行专题研究。制定印发了帮扶村项目分工及联系制度实施方案,委主要负责人牵总调度,先后6次带队到村调研指导,部署重点工作,协调重要环节和事项;实行党组成员包保项目制度,细化分管负责人及相关职能科室的包保分工,明确了包保任务的时间节点和进度要求,每月安排两名县级干部到村帮助解决驻村组工作和生活难题,协调落实项目审批手续及建设资金,推动了各项帮扶任务有力有序有效落实。

创新思路,打造富民强村新产业

要想让村子实现脱贫致富,不仅要修路建房,给老百姓送上“金元宝”,更要帮他们种上“摇钱树”。按照这个思路,结合群众院落宽敞、采光良好、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地区特点,我们大胆提出并论证实施了“宝一村屋顶光伏发电致富帮扶项目”。

这个项目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产业方向新。光伏发电属于新能源产业,符合国家鼓励发展的大方向,无噪声,无排放,绿色无污染,有利于节能减排,对保护村内生态环境也大有裨益。二是资金筹措方式新。光伏发电虽然是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电价有补贴,群众收益长期稳定,但项目建设投入较大,电路改造、光伏设备安装等共需要1000多万元,单凭村集体、群众或者我们任何一方,都很难独自承担。经过分析研究,我们提出了帮扶单位筹集一部分,区镇两级政府支持一部分,光伏企业先期垫付一部分的资金筹措思路,在群众免费用电基础上,企业垫付部分从收益款中分期偿还,达成了多方共赢的目标。三是帮扶成效新。经过多方努力和紧张施工,项目于今年5月31日全部建成并网发电。宝一村168户群众安装了746千瓦,村集体单独安装了108千瓦光伏发电设备,全村年可发电近百万度,收益90万元,其中村集体收益15万元,户均年增收4500元。该项目是我市开展下派帮扶30年来单村单体投资最大的项目,单村分布式光伏安装量也是全国最大。项目的实施不但快速增加群众收入帮助脱贫致富又实现了集体经济破壳,村集体通过未来几年的资金积累可以自我改善民生设施或者进行产业投资,真正发挥“母鸡效应”,进入“自我造血”良性循环。

该项目的实施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一是高收益,实现迅速脱贫。项目建设周期短,建成后就能获取稳定长期收益。既能让群众迅速增收又实现了集体经济破壳,村集体通过未来几年的资金积累可以自我改善民生设施及产业投资,达到“母鸡效应”。二是使用周期长。光伏设备技术成熟稳定,可靠性高,使用周期长达25年,不仅使用安全而且还具有免维护的特性,对群众来说省事又省力。三是改善村庄环境。光伏发电作为新型能源之一,无噪声,无排放,绿色无污染,有利于节能减排。对保护村内生态环境,打造生态文明示范村具有重大意义。项目建成后,宝一村是目前全国分布式光伏安装量最大的村,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光伏发电第一村”。

立足村情,努力保障改善民生

始终坚持把改善群众生产生活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挨家挨户走访调研,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愁、所盼,从热点难点问题入手,谋划和推进具体项目和工作。了解到宝一村生产用水匮乏,村内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储水量小,返碱严重,不能满足农田灌溉需要的问题,我们论证实施了总投资280万元的水利及生产路土地整理项目,新修700米生产路,新建三座水闸,通过地下管网对三座水库进行连接互通,并对水渠进行石质护坡,项目建成后将实现“旱能浇、涝能排”,大大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通过调研发现村里街道年久失修,村庄建设缺少规划,院落房台高低不平,严重影响环境卫生及乡村文明建设。

同时,启动实施了村街道立面提升工程,按照“硬化、净化、亮化、绿化、美化”标准,协调相关部门投资320万,新修2.5公里街道并对原有2.4公里重新罩面,房屋房台用红砖砌齐,新修排水设施,购买绿化树苗及花卉对街道进行了绿化。针对宝一村位置偏远,群众看病就医不便,驻村组认真研究有关政策,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新建了标准化卫生室,总投资约35万元,河口区财政给予15.5万元补贴,辐射周边4个村,3500多人。为丰富村民文化生活,宝一村农村电子书屋于4月5日正式投入使用。通过网络平台连接各种服务资源,为下一步开展电商业务打下基础,使农民切身体会到“互联网+农业”带给他们的便利。同时还争取了1套篮球架、2个乒乓球台、13件健身器械,近期择日安装。

党建先行,筑实富民强村根基

始终把党建帮扶放在全部工作的首位。在抓好精准扶贫与产业帮扶相结合的同时,我们以建成基层标准化党组织为目标,按照“抓责任、抓重点、抓功能、抓规范”的总要求,驻村后逐步建立完善了委员轮流坐班值班、党员干部“三会一课”、帮扶事项群策群议、帮扶项目党员监督等规章制度;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组织全体党员深入学习党章党规和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到刘集支部、渤海纪念馆参观学习,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确定每月20日为党员义务奉献日,出义务工整治村容村貌。积极开展“联户帮困”,市发改委每名党员干部联系宝一村三户群众,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每逢传统节日走访慰问困难群众,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群众心中。与青岛农大结对建设教学实践基地,邀请王建林院长到村调研授课;组织群众到毛坨村、广盛基地考察学习,转变发展思路,增强致富能力和信心。

精准扶贫,贵在精准,成败在于精准。帮扶组带着感情上岗,充满激情帮扶,主动加压,积极作为,用实实在在的项目提升了帮扶的精准性和实效性,为全省美丽乡村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