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街道 首页
武汉“互联网+低碳” 项目获第三名


专家组在武夷山岩茶产地考察茶叶生产遗址

17日,长江日报记者获悉,在刚刚落幕的第五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行业总决赛中,由武汉市发改委低碳课题落地的碳宝包(宝)项目从全国5737个团队中胜出,晋级三甲获得三等奖。

市发改委介绍,碳宝包(宝)项目是湖北唯一入围全国总决赛的项目。武汉作为全国低碳试点城市,正在积极探索本地区的低碳绿色发展模式,碳宝包(宝)是一种尝试,把低碳生活转化为消费激励,推动低碳政策从纸上落实到市民生活中。

碳宝包(宝)的运行模式,是将市民衣、食、住、行低碳生活方式与电子商务平台对接,通过碳币的获取、流转及消纳形成的闭环体系,形成政府、企业、个人三方参与、共享共赢的动态长效机制,提升居民低碳消费的参与性、环保性和公益性。

万里茶道申遗专家组

完成福建段推荐点考察

本报福建武夷山讯(见习记者郭海清 通讯员程敏)由万里茶道(中国段)沿线8省文物部门和万里茶道联合申遗办组织的专家考察活动,于10月10日抵达福建省武夷山市。来自中国建筑设计院建筑历史研究所的专家团队,对武夷山市内的申遗推荐点进行了考察,以确定福建省拟进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遗产点。

武夷山自然条件优越,是万里茶道上重要的茶源地之一。晋商将这里的茶叶汇集于汉口,通过汉水运往河南、山西、河北、内蒙古,再经蒙古转运到俄国各地。据介绍,福建省共遴选出5处、计有29个要素组成的申遗推荐点,全部在武夷山境内,其中包括已经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武夷山古茶园和九曲溪茶事题刻。

10日,专家考察了武夷山市下梅村邹氏家祠。据考证,下梅邹氏是下梅村第一大姓,在与晋商经营武夷山茶叶获得巨大利润后,他们大兴土木,修建了不少茶行与码头。其中“邹氏大夫第”有“下梅第一大宅”之称,代表了当时武夷山茶叶转运业的兴隆与繁荣。

在下梅村北部的当溪,目前还保留有9个埠头,沿着青石台阶,还能清晰地看见人工凿出的石孔,为当年船只系绳所用。


位于武夷山中部的赤石古街,是当年外地商人来此贩茶的必经之路。据当地文物部门介绍,赤石旧称“小上海”,最盛时河边共有19座码头,河岸酒馆、茶厂林立,热闹非凡。

此外,专家还考察了武夷山星村镇的古茶园与摩崖石刻。其中,《建宁府衙门题刻》记录了官府批允豁免新增茶税,禁止仕宦豪强擅起山租的内容。是武夷山现存最早的一道有关保护茶农利益的官府布告。

来源:长江日报